野村证券高级信贷分析师Kazuma Ogino表示:“由于利率上升,投资者对长期公司债券的需求可能会下降。投资者可能会加大五年期公司债券并减少十年期债券的需求。”
7月19日,备受瞩目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于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正式向公众开放。9点开馆,观众有序排队入场,在展厅雕塑间安静地阅读古埃及文明的神秘,在琳琅满目的文创商店精心挑选礼品带回家。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是有史以来全球最大规模、亚洲最高等级的古埃及文物出境展,也是中国官方博物馆首次与埃及政府合作,全面揭秘古埃及文明及其最新考古发现的重磅展览。本次展览也是上海博物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特展。
展览分为“法老的国度”“萨卡拉的秘密”“图坦卡蒙的时代”三个板块,汇集492组788件古埃及文明不同时期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来自埃及国家博物馆、卢克索博物馆、苏伊士博物馆等七家埃及重点博物馆和萨卡拉地区的最新考古发现,其中超过95%以上的文物为首次来到亚洲。
展览首席策展人、上海外国语大学讲座教授颜海英表示,“法老的国度”是对古埃及文明的历史做全面系统的介绍,着重讲述其特殊的王权观和墓葬习俗;“图坦卡蒙的时代”聚焦于这位最著名的历史人物,讲述其所处历史时代的风云变幻及独特的艺术风格;“萨卡拉的秘密”则关注埃及本土最新的考古发现,展现猫神信仰的细节。展览另一个特别之处,就是选择了上海博物馆的部分藏品穿插其中,让中国和古埃及文明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据悉,展览7月、8月的场次均已约满,8月1日将会开放9月的预约场次。展览将持续13个月,至明年8月17日。
法老的国度:永恒回归的信仰和仪式
自公元前4000年起,北非进入干旱期,人们开始移居到尼罗河流域。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带来丰沛的水源,并从上游带来肥沃的淤泥,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沼泽地丰富的物产也是人们重要的食物来源,如鱼类、禽类等。东西两边的沙漠不仅有丰富的金矿、石矿,也是阻挡外来入侵的天然屏障。从公元前3000年完成统一,到公元前7世纪被亚述征服,埃及大部分时候维持着大一统的局面,也发展出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的独特制度。“法老的国度”以创世神话为起点,聚焦古埃及文明地标——神庙与金字塔。
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受到尼罗河泛滥周期的影响,古埃及人很早就产生了“生命复新”的观念。奥赛里斯、伊西斯、荷鲁斯是古埃及神话中最著名的三神组。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伊西斯与奥赛里斯》中记录了三位神祇的传说:奥赛里斯本是埃及的统治者,伊西斯是他的妹妹、妻子。奥赛里斯被弟弟塞特杀害并分尸,尸骸遍布埃及各个角落。伊西斯找到丈夫的尸骸,重新拼凑起他的木乃伊,在纸莎草丛中用强大的魔法将其复活。伊西斯怀孕生下了荷鲁斯,荷鲁斯长大以后,打败塞特成为新的统治者。
奥赛里斯的神话是古埃及人秩序观的政治表达,也是古埃及王权理念的神学基础。奥赛里斯代表大地和人类的繁殖力以及正常的秩序,塞特象征着贫瘠和大自然的破坏力。复活之后,奥赛里斯成为冥界之神,荷鲁斯成为王权之神,伊西斯则是王座的守护者。古埃及的国王就是荷鲁斯的化身、人间之神,死去的国王则化身奥赛里斯神进入并统治冥界。随着王位更替,这种身份转换在死去的法老和新的国王之间重复上演。
奥赛里斯的铜像常常呈现为站姿或坐姿的木乃伊,突出他与死者的联系。展览中有一件《复活的奥赛里斯像》,奥赛里斯神正面朝下,水平卧倒,手臂僵直置于身体两侧,面庞抬起看向正前方,头上戴着王冠。这件雕像的形态并不常见,展现了奥赛里斯苏醒复活的一幕。伊西斯哺乳荷鲁斯的形象也是古埃及艺术中一个盛行母题。通常,女神伊西斯怀抱着儿童形态的荷鲁斯(哈珀克雷特斯),口含食指是后者的标志性动作,意味着沉默和秘密。学者认为,这类形象很有可能是基督教里圣母子像的灵感来源。荷鲁斯神也是猎鹰崇拜的核心,他可以化身为人、鹰或鹰首人身的形态,常头戴埃及的白王冠作为装饰。
王权与神权的结合,是古埃及人信仰世界的突出特点。在古埃及人的辞书分类中,神、人、死者分属天界、地界、冥界,国王同时属于三界,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人间的法官、死者的保护人。展览中有多件古埃及国王的雕像,包括阿蒙涅姆赫特三世、阿特谢普苏特、图特摩斯三世、拉美西斯二世等。欣赏这些各不相同的雕像的同时,我们可以品味其风格的细微变化,了解每一位法老统治期间的丰功伟绩,也可以看到历史更迭的风云变幻。
从供奉诸神到祭祀祖先,从国王加冕到王者下葬,古埃及人生活在仪式的世界里面。通过对仪式的解读,一个等级分明的金字塔形社会呈现在我们面前。雕像也是古埃及精英阶层身份的表达,上面通常刻有人名、头衔和祈祷文,确保墓主在现世和来世都获得“永生”。正如古埃及语中,雕像一词的本义:“使他存活着”。
对于永恒来世的追求塑造了古埃及文明的灵魂,其墓葬文化在早期文明中独具特色。古埃及人的来世信仰有三种表述形式:一为世界上最早的墓葬文学,包括《金字塔铭文》《石棺铭文》《亡灵书》《密室之书》;二为上述内容的建筑、图像表达,即神庙、墓室的浮雕、铭文、绘画;三为围绕这些主题的宗教仪式和节日庆典。
木乃伊面具旨在保护木乃伊的头部和上部躯干,确保主人能恢复呼吸和进食等重要功能,最早出现于中王国时期。古埃及人认为灵魂能识别身体,所以面具也起到维持个人特征的作用。本次展览有多件木乃伊面具,每一件都生动展现了亡者生前的样貌。展厅中央的女性木乃伊面具,拥有姣好的面容和秀丽的波浪长发,头戴粉色花环,身着罗马托伽袍,双手戴着华丽的金戒指与金手链。面具两侧还以优美的色彩描绘出冥世诸神的形象。
新王国晚期,猖獗的盗墓活动改变了墓葬习俗,墓室装饰日益简化,棺木本身成为了来世信仰的载体,出现了以大量《亡灵书》咒语和神灵形象装饰的套棺。本次展出的佩德阿蒙套棺分为外棺、内棺和木乃伊盖板。采用这种层层嵌套式的棺木,一方面是为了保护亡者的木乃伊,另一方面是利用棺木上的图像和咒语构成形象化的死后世界,使亡者的灵魂获得永生。相比之前繁盛的新王国时期,佩德阿蒙所在的第三中间期更为动荡,政权更迭频繁,埃及也失去了在西亚地区的大国地位,然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开始热切地将一切物质资源投入宗教信仰和对来世的向往中,因此这一时期的棺木装饰反而比之前要繁复奢华得多。
图坦卡蒙的时代:少年法老的传奇
1922年11月26日深夜,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底比斯帝王谷发现了国王图坦卡蒙的陵墓。清理工作花费了十年有余,墓中出土了近千件珍贵文物,轰动了整个世界。图坦卡蒙的金面具成为大众最熟悉的埃及面孔,引发了西方世界的“埃及热”。“图坦卡蒙的时代”以埃及国家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为基础,从公元前1500年地中海地区进入帝国时代的背景入手,再现阿马尔纳时期的惊天巨变,讲述埃赫那吞宗教改革的前因后果,解读图坦卡蒙传奇的一生。
图坦卡蒙的父亲、国王埃赫那吞(阿蒙荷太普四世)是古埃及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统治者。当时,不断强化的王权与阿蒙神庙集团之间的冲突逐渐展现。在位第四年,阿蒙荷太普四世改名为埃赫那吞,次年迁都阿马尔纳,推行宗教改革,摒弃众神,独尊阿吞。阿吞神的形象是一个太阳光轮,是创造之神、宇宙之神,世间一切生命之源泉。埃赫那吞和妻子纳芙蒂蒂与太阳圆盘一起成为了宇宙的中心,这深刻地改变了埃及艺术的主题和风格。
埃赫那吞创造了新的艺术风格——阿马尔纳风。埃赫那吞及其家人、臣民都被表现为长脸、宽额、厚唇、窄肩、大腹的样子,实现了神与人之间形象的彻底分离。埃赫那吞去世后,新宗教随之终结,传统宗教卷土重来。埃赫那吞被彻底遗忘了三千多年。他的名字不仅在官方记载中被彻底抹除,在民间也完全消失。直到19世纪,随着象形文字的破译、阿马尔纳被考古学家发现,埃赫那吞的名字才重新为人所知。
本次展览中的埃赫那吞巨像就是典型的阿马尔纳风格。该雕像高达2.1米,原本有约4米高,被安置在阿吞神庙。这类雕像几乎完全与古埃及传统审美决裂:一切线条都被拉长了,长脸、长鼻、长人中,眯缝的细长眼睛、突出的两片嘴唇、细长的锁骨。雕像仅余上半身,如果它的下半身没有缺失,我们会看到与上身形成鲜明对比的下垂臃肿的头部、髋部和大腿。
另一件纳芙蒂蒂头部雕像刻画了女王优雅的容貌:高高的颧骨、斜视的眼睛、弓形的眉毛、丰满的嘴唇、细长的脖子,其面容与那尊著名的柏林新美术馆的纳芙蒂蒂胸像有相似之处。在阿马尔纳神庙的区域出土的一件石灰岩上描绘了一幅特别的迷人场景:一位可能是王室公主的女孩正在吃烤鸭,另一只手伸向了水果。古埃及王室和贵族在以前的图像中从未有过吃东西的画面,这被认为是不雅的主题,阿马尔纳时期,这类颇具生活情趣的场景大量出现,甚至还有国王与孩子们玩耍、亲吻的画面。
在埃赫那吞巨像的对面,是一尊更加高大的雕像,那是图坦卡蒙,儿子在展厅另一端与父亲四目相对。与父亲一样,图坦卡蒙的名字也一度从历史中被抹去,这使得他的身份和出身一度成谜。在父亲去世后不久,九岁的图坦卡吞在孟菲斯加冕为王,次年,他的名字改为图坦卡蒙。新王刚即位,就立刻着手恢复了旧宗教。考古学家相信,这未必是少年国王的本意,当时的国王仅仅只是大臣阿伊和赫伦布的傀儡。
这尊雕像是在阿伊时期始建、赫伦布时期完工的葬庙中发现的。雕像上先刻了阿伊的名字,被抹去后刻上了赫伦布的名字,但从年龄判断,它显然最初是为少年国王图坦卡蒙制作的。雕像现余2.85米,依然存有阿马尔纳风格的痕迹,又展现了一种融合的风貌,身体轮廓柔和,大腿上部较为粗壮,面容年轻优雅,鼻翼厚而圆润。
图坦卡蒙时代的艺术具有承上启下的开创性意义,它继承了父亲的阿马尔纳风格,复兴了古埃及传统风格,并在外来风格的影响之下,形成了“图坦卡蒙艺术样式”,影响了后来的王室和贵族艺术。图坦卡蒙在十八岁骤然离世,第18王朝也随之落下帷幕。
萨卡拉的秘密:猫神崇拜与动物木乃伊
孟菲斯是早王朝和古王国时期古埃及的都城,而萨卡拉是孟菲斯最重要的墓区。萨卡拉有埃及历史上第一座金字塔——国王乔赛尔的梯形金字塔,以及第3王朝到第13王朝的15座金字塔和众多不同时期的贵族墓地、动物木乃伊。
2018年以来,埃及本土考古队在萨卡拉不断有重大发现,如埃及最大的动物木乃伊墓地、最完整的制作木乃伊的作坊、萨卡拉地区目前所见唯一的猫神庙遗址。这里首次发现了蛇、蜣螂、幼狮木乃伊。
为了战胜混乱带来的恐惧,古埃及人将对大自然的认知演绎为上千个神祇形象,通过供奉众神维护宇宙秩序。崇拜动物所代表的力量是一种古代风俗,许多动物曾是各原始部落的图腾。古埃及统一后,部分地方神成了国神,大多数神祇都人格化了,有些神只保留着动物的头。奈赫贝特是秃鹫女神,是上埃及的守护神,眼镜蛇神瓦奈特则是下埃及的守护神,上下埃及统一之后,它们一起成为国王的守护者。朱鹭和狒狒是月神和智慧之神图特的动物化身,圣甲虫则象征着初升的太阳、亡灵的重生、神明的保护。
在古埃及后期,国家的分裂、外族的入侵和社会动荡的加剧导致民间对魔法和巫术的信仰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神圣动物崇拜风靡一时。对应特定神灵的动物,如朱鹭、狒狒、猫、鹰乃至鳄鱼被成批饲养和宰杀,制成木乃伊售卖给大众,作为献给神的供奉或还愿物。动物木乃伊的最终呈现形式也是多样的,某些动物有着标准化的姿势,如猴子木乃伊多呈蹲状,蛇木乃伊有时呈盘曲状,也有棍状,牛木乃伊则采用斯芬克斯式的姿势。鸟类木乃伊更是多种形态:鹭呈坐态,隼呈站立姿态。展览中我们会看到鳄鱼木乃伊、猴子木乃伊,前者是献给鳄鱼神索贝克的,后者代替了狒狒,是对智慧神、书写神图特的献祭。
萨卡拉也是猫神巴斯泰特在古埃及的三个重要崇拜中心之一。这里有埃及境内存世不多的猫神庙,其祭祀区埋葬着大量猫木乃伊。
巴斯泰特女神通常以猫头人身或者直接以猫的形象示人,其信仰最早可以追溯至早王朝时期,最早的崇拜中心是下埃及地区的布巴斯提斯。起初,巴斯泰特被视作战争女神,象征着凶猛冷酷和军事力量,而后其逐渐与同样掌管军事保护和保护士兵的上埃及狮女神赛赫迈特融合,即女神暴怒好战的时候化身为赛赫迈特,温柔愉悦的时候化身为巴斯泰特。
在中王国和新王国时期,化身为温柔家猫的女神更多与母性、家庭与保护产生关联,并且开始兼具音乐、舞蹈和美等众多古埃及女神具备的职能。古埃及人可能是最早与猫为伴、尝试驯养猫的古代民族之一,关于埃及猫的记录和描绘古已有之,它们是主人外出狩猎的好拍档和居家生活的好伴侣。猫的护身符和一整窝的幼猫在埃及都是颇为流行的新年礼物。为了敬奉巴斯泰特,古埃及人会把猫制成木乃伊,葬在墓地中。
在展览中,我们看到各类青铜猫、木雕猫和猫木乃伊,还有一件青铜巴斯泰特手持叉铃的小雕像,猫首人身的女神站姿威严,身着图像繁复的长款褶皱裙袍,像是一位优雅的女性。在她身边脚下时而会伴随多只小猫,以彰显其生育能力和母性光辉。
萨卡拉附近还出土了近千个窖藏的彩绘木棺,这对于古埃及木棺研究领域是震撼性的重大发现。展览呈现了其中七件高等级木棺,其风格装饰各不相同。据推测,棺主极有可能是猫神信徒,或者说,相对其他社会身份,棺主更强调自己作为信徒的身份。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朱洁树
艺术市场新生态观察 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 相关阅读 发现图坦卡蒙墓的奇迹瞬间:薄雾中到处都闪着金光“起初,我什么也看不见。室内逸出的热气将蜡烛的火苗吹得忽明忽暗,但随着我的眼睛逐渐适应了光线,室内的细节慢慢从薄雾中浮现出来,奇怪的动物、雕像和金子——到处都闪烁着金光。”
经济人的人文素养阅读 09-02 15:02 上博埃及展:埃及国家博物馆没被搬空,可以带宠物猫观展上海博物馆的古埃及大展把埃及博物馆搬空了吗?7月8日,在展览即将开幕之际,上海博物馆举行新闻发布会,对种种传言和争论进行了回应。
艺术市场新生态观察 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 07-08 16:11 上海博物馆东馆盛大开幕,掀开三星堆古蜀文明神秘面纱2月2日,上海博物馆东馆启用首日,“中国古代青铜器馆”率先开放,“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三展也盛大开幕。
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 02-02 16:37 上海博物馆东馆2月2日起逐步开放,三星堆特展同时举行2月2日,“青铜展厅”将率先试开放,同时,“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第三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也将举行。
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 01-08 17:25 18幅达·芬奇及文艺复兴时代作品抵达上海博物馆达·芬奇可能是古往今来全世界最知名的艺术家股票正规平台,也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艺术市场新生态观察 2023-12-11 14:3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正规配资网站app_合法股票配资app_国内3大股票配资app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