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勤局表示,一名枪手向演讲台开数枪,导致1名观众死亡,2 人重伤。执法官员说,此次枪击事件是“暗杀未遂”。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商业记录者景先生
每个逼仄的时代都有人试图告别差不多的人生,冒着起伏不定的水位线,不惧激流险滩,去寻找壮阔的新图景。
能激荡起时代共鸣的拓荒者,都是在野蛮生长中摒弃偏见,快速崛起,然后克制金钱魅惑,以平稳姿态走入正向循环、征服或创造金融神话的人。
风投如是,私募如是,证券亦如是。
那些证券市场的中介机构从业者们,喷涌着压抑已久的创富能量,克服黑洞般的金融恐惧,游走在抛物线的跌宕起伏中,沉浮着,也对抗着,在汹涌诡异的证券市场贡献了教科书级别的经典案例。
历史的先河从不需要刻意开创,只需要带着知识和常识,踏上从未走过的路。
从《中国风投30年:三十功名尘与土》到《私募二十年:将军白发征夫泪》,再到《证券四十年:不废江河万古流》,一条风尘仆仆、清晰可见的中国金融来时路跃然纸上。
从萌芽到繁茂,从传统证券公司到互联网券商,演绎着几代金融机构、从业者、股民漫长的白夜梦。
正如证券教父阚治东所言:早年我们经常做梦,想做中国的美林,做中国的野村,但现在某一段时间我国的证券公司市值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我国的交易所也排到了世界上的前几位。
我们用四十年走完西方金融四百年的路,金融的血脉已然溶于每一寸土地,但却依然不敢高呼轻舟已过万重山。
毕竟,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
券商
尔曹生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984:证券元年
这一年,中国还没有证券交易市场,也没有股票代理销售,却被公认为中国证券元年。
84派企业家已经扬帆起航,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不破不立的慷慨激情。
海尔张瑞敏、联想柳传志、娃哈哈宗庆后、万科王石等弄潮儿,已经突破束缚,投入市场经济的大潮。
但没有人能想到,提出建设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证券交易市场的却只是几个连股市都没见过的穷学生。
这一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20个研究生提出在中国建立证券交易市场的构想。
他们写了“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在1984年第二届中国金融年会上引起了中国该如何进行金融市场改革及建立证券市场的思想风暴。
另一方面,随着黄浦江畔一阵锣响,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一个叫飞跃音响的公司,委托工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代理公开向社会发行1万股。
没有电脑,没有行情显示屏,成交价由客户口头协商,然后写在黑板上,交割、登记卡号、盖章、过户,所有的程式都手工完成。
但它的意义并不在于股本和股价,而是开启了一个摧枯拉朽时代大潮,冲刷了积重难返的思想顽疾,剥洗出一个崭新的母体,开始孕育轰轰烈烈的证券四十年。
两件事凑在一起,促成了上海颁布第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
两年后,沈阳信托投资公司和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先后办理股票的柜台交易,标志着二级交易市场也开始慢慢形成,是中国证券正规化交易市场的开端。
又过了两年,美国留学生高西庆和王波明约定回国建立中国证劵交易所,与同事王巍一起起草了《关于促进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与规范化的政策建议》。
当初名不见经传的三个小人物,日后都成为赫赫有名的金融大佬。
高西庆成为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王波明是财讯传媒集团董事局主席,王巍参与创办南方证券。
一年后,上海铁合金厂工人杨怀定坐88次火车往返于老家合肥与上海静安证券门市部,从最初的2万元起家,在复利效应之下,迅速积累百万财富,江湖人称“杨百万”。
历史走向九十年代初,至此,企业家、学者、海归、草根···各个阶层都锚定了未出世的中国证券业。
时代已然来临,尚待分布均匀。
多年以后,与他们同批进入证券市场的大佬,有人叱咤风云后又身陷囹圄,有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甚至没有留下姓名。
但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拓荒者,他们值得后人铭记。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唏嘘。
1990:交易所诞生
这一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飞乐音响、方正科技、广电电子、爱使股份、申花控股、飞乐股份、豫园商城、S*ST源药“老八股”上市交易。
当时的场景要多草台班子就有多草台班子。
上海外滩北侧黄浦路15号浦江饭店内,红马甲们也不懂电脑交易,也没有实习,电脑交易简单测试几次,后台股票如何过户、结算根本就没有完善。
甚至工作人员的工作服裤子连边都没有缝好,女同志还得加班给裤子缝边。
但中国历史记住了这一天,全国性资本市场正式形成,成为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十二天后,沪上暖风吹响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1990年12月1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门前,随着当时的深交所副总经理王健敲响试营业开市钟,中国资本市场拉开了崭新的历史帷幕——深圳证券交易所诞生了。
没有鞭炮锣鼓的欢响,没有人潮涌动的热闹,甚至没有大人物的光顾,深交所就像这座城市的性格那样,务实、低敛,却干劲十足。
万科、金田、安达、原野等13家优秀企业陆续发行了股票并上柜交易,撑起了深交所的雏形。
这一年,以北京国际信托证券部、南京证券、兴业证券、世纪证券为代表的一批券商机构注册或改组成立,在一片茫茫白雾中探索中国证券市场的各种可能性。
这个时期的券商,既不懂营销,也不懂服务,更不懂产品,投行发行股票受二级市场行情困扰,时断时续。
经纪业务基本上都是像开餐馆、茶楼一样,比拼的是谁大气。
一切都在懵懵懂懂、跌跌撞撞中前行,一不留神,就会跌进一个大坑。
这时的券商能为客户提供的,基本上就是一个炒股票的纯通道服务。
多年以后,人民银行上海分行金管处的尉文渊接受李幛喆采访并题词:对于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进程而言,个人的得失成败实属微不足道。能够成为铺路的石子之一,也是历史赐予你的一份荣耀。我相信新世纪中国证券市场会取得更大的辉煌。
1991:市场化开端
当下所有的习以为常曾经都是石破天惊。
中国证券业为了迎接这一年,吞声踟蹰了数十载。
这一年,“先生孩子后领证”的深圳证券交易所终于拿到了批复,结束了试营业,正式开始踏上证券市场化的步伐。
这一年,华泰证券成立
证券元老鲍志强和吴万善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中看到了机遇,从江苏的区域券商到横跨全国,并走向世界的证券巨无霸,三十多年来,华泰证券一路见证了中国证券业的兴衰跌宕。
这一年,招商证券成立
留下了证券史上无数个第一:第一张证券市场多功能卡——牛卡、第一个专业证券交易网站、第一个多媒体客户服务中心、首家成立慈善捐助基金、首家获得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清算会员资格,首家提出一站式主券商服务等。
这一年,广发证券成立
陈云贤怀着成为“中国的美林和摩根斯丹利”的崇高理想,从广州发展银行证券部艰难起家,历经磨难,成为国内首批综合类证券公司,长期稳居全国十大券商行列,逐渐成长为市场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证券公司之一。
这一年,平安证券成立
作为在深圳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企业,创新开拓是永不蝶变的底色,平安保险公司证券业务部成立之后,成为全国首家推出电话委托业务,开创了行业历史先河。
这一年,长江证券成立
张国庆、陈浩武和梁全坤等六个人年轻而满怀激情的创业者,带着1700万元资本金,毅然踏入新兴资本市场的浪潮之中,开启了充满挑战的创业征途。
这一年,中国南方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招股,成为中国股份制企业首次发行B股。
这一年,中国证券业协会在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
站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起点,开启了中国金融“脱媒”的时代,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具有开天辟地意义的第一座丰碑。
这一年累计发行有价证券624亿元,转让总额为554.7亿元,集中交易总额142.92亿元,活跃在市场的证券公司累计50余家。
数据里的温热,与普通人的体感,总是略有差异。
证券市场作为一种有别于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市场,更多建立在参与市场的各利益主体对将来的预期而产生的群体信心基础之上。
但彼时的中国证券市场,似乎并没有给到参与者稳定的预期和长期的信心。
深圳证券市场深圳出现了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单日零成交纪录。
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
一切当下发生的事,都有它的历史注脚。
1992:土壤培育
1992年在时代进程中是举足轻重的年份,深刻影响了未来数十年的经济、商业、社会思潮走向。
市场经济理念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犹如一股强劲的春风,不仅激发了全民创业的热情,更深刻重塑了中国的经济体系架构。
以陈东升、冯仑、王功权、潘石屹、俞敏洪为代表的92派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长袖起舞。
南巡肯定了股票试点作用,造就了国内证券市场一轮大行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一年,沪市放开涨停板限制,当天猛涨105%,首度跨越千点。
上证综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两年半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
这一年,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集中统一的监管体系逐步形成。
随之而来的便是规则放开,股票可以在当日不受限买卖,没有涨停限制,也没有跌停限制
规则实行当日,大盘一天就涨了105%,有只股票一天就涨了470%。
这一年,东北证券成立
除了开展股票经纪业务外,还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出发,积极开展企业债券代理发行、国有企业股份公司改造及上市的辅导、内部职工股代理发行和登记等多种业务,配合着如火如荼的东北国企改制。
这一年,国联证券成立
往后的几十年里,国联像过山车一样给了证券市场无尽的刺激与惊喜,虽然在2015年和2020年分别实现了H股和A股上市的里程碑,但复杂的挑战始终伴随着国联证券。
这一年,中山证券成立
虽然从业绩、债券承销规模、资产排名等各种维度来看,中山证券都不属于第一梯队,但是作为第一家总部注册在南山区的证券公司,老牌券商的荣耀和牌面,始终照耀在中山证券头顶。
这一年,东吴证券成立
作为苏州地区唯一的本土证券公司,东吴证券一直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地方投资者、积极推动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它的历史贡献在于,走出了一条区域性券商特色发展之路。
大浪淘沙,是金自存,是沙自流。
蓬勃发展的证券行业让初代股民看到了造富的浪潮与创富的希望,加之涨停板的放开,沪深股市上涨超过200%,证券市场第一波朝气被彻底点燃。
在上海,投机赚钱深入人心,所有营业部爆满,100多家营业部开进上海文化广场,摆摊接受股民委托,人们在广场上挤着买股票,谁力气大,谁就能赚大钱。
在北京,对金融相对慢热的首都人民也激进的走进民办证券学校学习,试图参与到新生的证券市场中分一杯羹。
在深圳,上百万人从全国各地涌入深圳,手里拿着身份证和钱,在全市300个网点前等待发售抽签表,没有领到抽签表的人愤怒地打出标语要求增发。
在成都,自发形成的成都红庙子股市一条街上,人们手里拿着身份证和股票、股权证排队等待交易。没有市场监管,没有任何中介,人们相互之间交易,一手给股票,一手数钞票。
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
开拓创新、锐意进取、GDP暴涨14.2%的1992年,各行各业繁花似锦,时代给了中国无尽的想象空间。
1993:繁华绽放
这是宝总的1993,也是大众繁花绽放的1993
那些闪着金光的日子,承载着初入资本市场者的梦想,他们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中国资本市场的创业者,赶上时代快车的一批乘客。
这一年,亚洲证券成立
虽然因为过重的历史包袱而成为一家绝唱的证券公司,痕迹大多已经荡然无存,但在繁花盛开的1993年,它意味着襄阳这样一个三线城市都在深度参与着证券交易,延展着中国证券业无尽的想象力。
这一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向社会开放国债期货,股市资金分流进入期货市场。
这一年,《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颁布。
这一年,《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银行、证券分业经营,出现了证券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重组。
这一年,淄博基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成为我国首只在国内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投资基金、首支上市投资基金。
这一年,中国宝安宣布持有延中实业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超过5%。这是沪深股市历史上的第一次“举牌”,打响了上市公司收购兼并第一枪,史称“宝延风波”。
这一年,青岛啤酒在港交所上市。
张亚东带着中国第一家成功赴港上市的内地企业、中国首只H股,创下了当时港股市场的超额认购纪录。
这一年,震荡市场的宝延并购发生。
中国宝安宣布持有延中实业股票超过5%,接着万科收购申华,中国资本市场,掀开了收购上市公司的序幕。
这一年,众多公司筹划登陆A股市场,但对年轻的中国证券行业而言,多数上市工作并无成例可以依循。
此时券商行业的先行者们在借鉴海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力、想象力,以创新引领发展,不但顺利帮助多家实体企业成功实现上市,还为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1994:万花如海
A股市场经历了前两年的牛市后陷入熊市阶段,市场环境极度低迷,新股发行相当困难,中国股市遇到第一个全面熊市,24%的通胀率之下,引发了一场强烈的调控。
奇怪的是,原本不被看好的动荡市场,却迎来了一波小阳春,多得是逆流而上的券商机构。
金融潮汐、科技浪潮、互联网浪潮汇聚成蓬勃的大江大河,浩浩荡荡的流向新时代。
因为那个年代,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祖国快速腾飞时的强烈心跳,国企、民企、外企共同发力,宏大叙事与个体价值交叉并存,有承托希冀的理想萌芽,也有奔腾热浪的动力源泉。
这一年,招商证券成立
实业起家、脱胎于民族工商业危难之时,成长于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之际,壮大于国家金融深化之中,三十年来,招商证券“以商业成功推动时代进步”的企业使命,创下了多个先行者与探索者的纪录。
这一年,开源证券成立
这家陕煤集团实际控股的西北地方证券机构,巅峰时期曾获得业内“新三板王”的称号,累计完成新三板推荐挂牌项目348家,推荐挂牌新三板企业数量连续4年排名行业第一。
这一年,国信证券成立
从“深圳国投证券”成立,到改组更名为“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从首创“银证通”合作模式,到成为行业前八家创新类证券公司之一,如今却在竞争愈加激烈和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略显疲态,不禁让人唏嘘感慨。
这一年,方正证券成立
方正证券的发展历程几乎是中国证券史的缩影,它集浙江证券、湖南证券、泰阳证券、民族证券、方正证券等五家券商的历史于一身,经历了初创、改制、更名、收购、股东内斗、股东重整等多个阶段,最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年,同花顺(前身核心软件)和万得相继成立
加上后来的和讯网、大智慧、巨灵、巨潮、港澳资讯等,在通往金融证券财富淘金之路上的人,一夜暴富与一夜赤贫的故事在这些金融服务商里轮番上演。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霓虹养眼,万花如海。
证券市场像大地一样包容,从业者像农民那样有耐心,这真是一个好时代。
1995:迎风遇冷
这一年的证券江湖,极端又离奇,惊心动魄,也瞠目结舌。
“3·27”、“5·19”、“6·24”、“6000点”这一连串数字,不绝后,但空前,对尚属草莽期的股市受到重创,上证综指一度跌至390点,成为烙在证券市场上一道永远的伤痕。
1995年2月23日,凛冽的寒风拍打着每个人的胸膛。
在股市收盘前8分钟,万国证券为逃避误判大势导致的巨额亏损,利用规则的漏洞,巨量砸盘,使上海证交所代号为327的国债期货合约的价格瞬间大幅下挫,引发市场剧烈波动。
当晚,上海证券交易所经过紧急会议后宣布,当天最后7分47秒的交易无效。
中国证券史将其称为“327国债事件”。
英国《金融时报》曾这样形容2月23日所发生的一切:这是中国大陆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回归这段惨烈的证券角逐战,做多方违规操作,引发了做空方的违规,双方本想搬起石头砸对方的脚,却都自食了恶果。
28岁的中经开证券部掌门人魏东一战成名,后来创立证券市场“涌金系”,高峰时期持有13家A股公司,其中包括九芝堂、千金药业和国金证券,但后来抑郁症、强迫症缠身,于2008年坠楼……
管金生身陷牢狱,尉文渊因监管失察而请辞;
阚治东后出任南方证券总裁,亦曾短暂入狱;
万国证券濒临破产,卖身给申银证券;
证券教父管金生成了阶下囚,出来后已是古稀老人;
辽国发的高氏兄弟杳无影讯,如人间蒸发了一般;
1995年的证券市场,更像一面镜子,照射出人们的贪婪、嗔怒与恐惧,昭示着那无处不在的因果,徒劳地想要唤起后来者的敬畏。
这一年,长城证券成立
作为最早的8家全国性综合证券公司之一,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参股,算得上均衡多元的股东结构,但这也导致了经营风格稳健,创新业务相对保守的不利局面,如今只能勉强维持现状的二三梯队券商。
这一年,中金公司成立
建设银行和摩根士丹利合资、自带光环的中金公司采用国际最佳实践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而闻名,完成了许多开创先河的交易,并深度参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
摩根士丹利带来的最大贡献,不仅仅是为中金建立了完整的投行体系,而且从组织架构到薪酬体系,甚至企业文化,都有着大摩的影子,这也让中金变成了中国最专业的国际投行。
这一年,中信证券成立
与同年成立的中金公司相比,那时的中信证券一文不名,但在哥哥王东明和弟弟王波明的带领下,短短几年便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牛市风向标,连续多年带头上涨低迷的股市。
这一年,海通证券成立
它中国证券业迄今唯一一家从未更名的老牌券商,而且是几乎未曾接受任何政府注资扶持的领军企业。
或许,这也与海通证券自成立起就渗透了交通银行的文化基因息息相关。
截至1995年末,专业证券公司数量为97家,资本市场和证券行业在规制建设、机构数量、市场规模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那个时期A股市场尚处探索的试点阶段,涨跌都不带有典型的牛熊特征,只能在朦胧之中,残酷的提醒着每一位证券从业者。
1996:神仙打架
吴晓求在《中国证券公司:现状与未来》一书中,将1995年列为中国证券史的第一个分水岭,中国股民数量急剧增长2100万,一边是连连跳空高开、深沪大盘全线飘红,进入白热化阶段,一边是“十二道金牌”紧急降温。
站在茫茫白雾前,似乎所有人都退化了预判能力。
这一年,原申银证券公司和原万国证券公司合并组建成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受上一年“327”的影响,万国证券亏损56亿元,濒临破产,最终在多方斡旋下,万国证券与申银证券合并。
某种意义上来讲,万国证券的诞生、辉煌和堙灭,见证了早期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健全和完善过程。
多年以后,管金生回忆说:我这一生吃亏、吃很大的亏,就是没有放下自己内心的骄傲和清高。
这场神仙打架,没有输赢,也没有对错,亦没有褒贬,更谈不上是否道德,它只是在该发生的时间发生了,仅此而已。
这一年,光大证券(维权)成立
受益于光大集团的协同效应和品牌优势,光大证券的明星光环善良而又耀眼,一出生就迎来资本市场艳羡的目光,带着完整的产品链在证券市场横冲直撞,短短数十年便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这一年,国金证券成立
国金证券脱胎于1990年成立的成都证券,是“涌金系”旗下的金融牌照,经过这一年整合改制后,开始发力创业板上市项目,并迅速成为上证380指数、中证500指数、MSCI新兴市场指数成份股,是一家资产质量优良、专业团队精干、创新能力突出的上市证券公司。
这一年,湘财证券成立
就地方证券机构而言,新湖系旗下的湘财证券有着惊人的活力与冲劲,成立不足三年,便跻身全国性综合类券商,但湘财证券在资本之路上的坎坷,也远超于同类型机构,在日渐平庸的窘境中挣扎徘徊。
这一年,英大证券成立
与这一阶段井喷式发展的民营证券机构不同,英大证券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蔚深投资原有证券业务基础上成立的全牌照综合性证券公司,虽然拥有李大霄这样的金融大V,但自身规模也只是面前维持在腿部券商的层级。
有人说2024像极了1996,我们在不停前进的旅程中突然与已经逝去的岁月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时空交错,想想都挺神奇。
但那时的市场进入了一个情绪化的牛市,而此时此刻,这股劲儿可能还需要再缓缓。
1997:专业化开端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进而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主动或被动的,金融业开始实施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改革,原来隶属于银行、保险、信托的证券部门开始独立专业化经营。
关于重建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想,便被放到了从顶层设计谋划到尽快付诸实践的优先级别。
资本永不眠,流动的资金永远在寻找优质的、稳健的、高增长的资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批锐意进取的中生代券商机构和证券服务商兴起。
这一年,中金公司完成中国电信的H股发行工作。
此举开创大型央企改制并于海外上市的先河,为当年亚洲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也是当时最大的中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海外投行逐渐认识到,新生的中国证券行业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一年,按揭证券成立
香港委托房利美提供技术协助,成立按揭证券,由香港特区政府通过外汇基金全额持有,目的是促进银行业稳定、促进市民置业安居、推进退休规划市场发展等民生领域,开启了资产证券化的崭新模式,这种伟大尝试,被后来人定义为金融创新典型案例。
这一年,指南针成立
作为中国首家专注于为个人投资者提供金融服务的股份制企业,长期专注于证券分析和证券信息服务,业务覆盖证券、期货、外汇、基金四大领域,同时获得统计局、上交所、深交所、大连商品交易所数据权威授权,并成为业内第二家拥有证券牌照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商。
这一年,中方信富成立
这是一家面向国内和国际资本市场从事资本市场投资咨询及相关服务业务的全国性投资管理咨询公司,它和指南针、同花顺的成立,标志着证券市场上下游产业链的逐渐成熟和完善。
这一年,中国证券网成立
这家上海证券报旗下的新媒体平台,在互联网进入中国的萌芽期便落地生根,依托新华社和上海证券报强大的报道力量,成为中国最早从事财经信息网络传播的专业性网站之一。
这一年,国有商业银行资金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流入股市,有关部门迅速出手遏制,要求银行全面退出证券交易所,各地银行纷纷独立出证券业务。
以东莞证券、华林证券、佛山证券为代表的一批地方银行剥离出的证券机构,开始以市场化的方式参与到蓬勃发展的中国证券业中,并在往后的几十年里,逐渐成长为一股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
这一年,中国华融信托投资公司推出我国第一个网上交易系统,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证券时代”的开启。
网上交易系统出现之前,“坐商”时代的证券服务停留在营业网点分发并触达客户,以“红马甲”、电话委托、传真委托方式为主。
网上交易终端的出现,压缩了投资者下单交易的物理距离,降低了交易的条件准备和操作成本,拓展了营业部的服务半径,从而大幅扩大了营业部的可触达客户规模。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这一年的主基调,跌跌撞撞之中,中国的证券体系正在逐渐完善。
此后,大步快进、高速发展的阶段逐渐疲软,转而以健康、专业、正向的姿态,迈入即将到来的新世纪。
1998:依法治市
这个似幻似真的魔性年份,是许多人的痛苦往昔,亦是很多人的美好回忆,有人激昂,有人困惑。
有人高唱: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进风雨···
有人欢歌:你用温暖的目光迎接我,迎接我从昨天带来的欢乐,来吧,来吧相约一九九八···
亚洲金融风暴还没有消散,国际炒家便迫不及待的对亚洲货币市场再度发起攻势,起步的中国证券业夜渡栏河,却迎头遇风暴。
国企改制的关键节点上,国外的生力军又瞄准了稚嫩的中国金融业,内外交困,危机四伏。
在此背景下,提出《证券法》,对新股发行市盈率的限制开始放开,不再规定市盈率的上限。
自此,新股定价方式开始突破干预,走向市场。
核准制代替审批制的政策还未落地,民间却呼声极高,因为这意味着中国证券市场的法律地位得以确立,中国证券市场进入依法治市的时代。
这一年,东方证券成立
从上海,到华东地区,到国内第一梯队,再到业内第五家A+H 股上市券商,逐步发展为公募、期货、 资管、PE、另类投资和国际化领域布局的综合机构,黄浦江畔的又一座“东方丰碑”也许还会继续辉煌下去。
这一年,申港证券成立
三家香港持牌金融机构和十一家国内机构投资者共同发起设立,成为证监会批准成立的首家全牌照证券公司,以及首家注册在自贸区的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
这一年,国泰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华安基金、博时基金、鹏华基金等中国第一批规范的基金管理公司成立。
业内俗称的“老十家”,带着中国证券业走进了一个新时代,标志着规范化的证券投资基金在我国正式起步。
截至1998年底,全国有证券公司90家,营业部2412个,证券投资基金公司6家,相关会计师事务所107家,律师事务所286家,资产评估机构116家。
在那些苍翠的路上,历遍了多少创伤,在那些苍老的面上,亦记载了风霜···
尽管这一路筚路蓝缕,尽管还在弱势中静静地爬行,好在体系已然成型,那时候人人都知道,未来可期。
1999:与国际接轨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启示、国企改制大规模开展、中美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5•19行情史诗级牛市、商品房大爆发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让金融市场意识到,当全球一体化浪潮来临后,中国要想保持经济长期繁荣,必须要建立强大、稳定、与世界接轨的金融体系。
于是,上面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设立的36家派出机构正式挂牌,标志着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形成。
这一年,国泰君安成立
当年建行的周汉荣创办国泰证券时也许没有想过,多年以后上海国泰证券和深圳君安证券各取两个字合并的券商机构国泰君安证券,会在骨子里满含着金融中心的创富野望和创新中心的锐意进取,并历经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部历程和各个周期,一路成长为行业领先的大型综合性券商。
这一年,西南证券成立
在合并重庆国投证券、重庆有价证券、重庆财政证券、重庆证券交易中心和重庆证券登记公司原有资产基础上,对外增资扩股重新组建而成,迄今为止,依然是西南地区第一、且唯一的全国性证券公司。
这一年,大鹏证券、华泰证券、长城证券、兴业证券等八家证券机构获准增资扩股。
这一年,中国银行和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同盛证券投资基金托管协议、中国农业银行与富国基金管理公司签订汉盛证券协议,成为国内唯二的证券投资基金。
这一年,中信证券第一笔银行间同业拆借业务成交,从此,我国证券经营机构正式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
这一年,上海金信证券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成为国内首家完全独立的证券研究机构。
这一年,嘉实基金、长盛基金、大成基金、富国基金相继成立,有力补充了证券业上下游的链路。
这一年,全国14家期货交易所之一的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将在原来基础上改组为证券经纪公司,专门从事证券市场二级交易代理业务。
这一年,中国第一家经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成立。
这一年,中国第一例非银行金融机构破产案出现——广国投倒塌。
从此,中国信托业与银行业、证券业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开始了持续了三年之久的整顿。
即将迈入崭新的二十一世纪,无论对于整个社会还是证券业而言,接下来,都是一段金灿灿的前路。
2000:世纪交接
经过10年的发展,到2000年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程度得以迅速提高,市场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作为世纪交替之年,证券市场走势可谓是波澜壮阔,各大板块轮番上涨,股指屡创新高。
这一年,新浪网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随后,搜狐、网易等网络股陆续上市,新一波创富潮滚滚而来。
此时正值南方证券以为首的一批老字号证券机构的鼎盛期,其承销业务排名位居全国第一,经纪业务跃居业内第三,总资产达到368.20亿元,利润更是高达11.69亿元。
上帝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
空虚的繁荣引发了学者和从业者的警惕。
吴敬琏接受媒体访谈,讲中国股市股价畸高,相当一部分股票没有了投资价值,引发“赌场论”舆情。
《财经》杂志刊登了一篇《基金黑幕——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解析》,在证券界引起了一场大地震。
种种迹象表明,事出反常必有妖。
只不过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多年以后泡沫刺穿,该如何一地鸡毛,而是选择继续高歌猛进。
这一年,长江证券成立
脱胎于湖北证券公司时,1000名员工干出的年利润超过了拥有10万工人的武汉钢铁,但它的身上具有明显的地方券商特色,肩负着湖北省现代产业集群建设的重任,注定要跟它的创始人陈浩武一样,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铺路石。
这一年,兴业证券成立
历时两年的福建兴业证券与福建兴业银行脱钩、进行改制及增资扩股的任务终于完成,兴业证券完成工商登记。查看兴业证券的历年业绩,虽无麒麟之才,行家依然满怀欣慰。
这一年,首创证券成立
背负着母公司“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光环的首创证券,拥有与中信证券媲美的显赫家室,更拥有京师国资的强大背景,碾压同行的出场优势,让业界屡屡震颤。
这一年,五矿证券成立
它是500强企业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旗下金控平台五矿资本绝对控股的证券公司,是在原深圳市有色金属联合交易所基础上,改制成立一家新券商,在有色金属行业大佬级的存在。
这一年,银河证券成立
四大国有银行和中保信托撑起了国有金字招牌,取自银行合并的“银、合”二字,又肩负着探索星辰大海的伟大使命,从那时起,熔铸国家意志于一体的中国银河证券,就肩负起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行业进步、探索金融改革的历史使命。
这一年,华安证券成立
与这一年诞生的绝大多数证券机构一样,华安证券也是脱胎于九十年代初成立的老牌券商之一的安徽省证券公司,取华泰蕴意、国泰民安之意,有着金灿灿的国企背书,但发展了二十余年后,整体实力还有待时间检验。
世纪之交的开局之年,中国证券公司净资本总额达到了237.3亿元,比上一年提高了近10倍。
天下无有,一江长恨共浩瀚。
2001:漫漫熊途
2001年正式取消股票发行审批制,正式实施股票发行核准制下的“通道制”。
每家证券公司一次只能推荐一定数量的企业申请发行股票,由证券公司将拟推荐企业逐一排队,按序推荐。
年中,用友软件在上交所挂牌交易,成为核准制下首家IPO上市的股票,也是A股首家以民营企业身份IPO的企业,自此A股市场开启了非公有制企业IPO的大门。
截至几年后“通道制”被废除时,全国83家证券公司一共拥有318条通道。
紫鑫投资后来评价说:一个初衷上解决股市顽疾的制度变革,一个后视镜看带来了一轮巨大牛市的政策契机,却在亲历者的回忆中,描述为“集体起立,为股市默哀3分钟”。
全年上证指数收在1645.97点,下跌20.62%,深成指下跌30.03%。
变革的阵痛带来漫长的熊市,机构、中介、个体都在被消磨,被顽疾,被沉沦。
以至于PT水仙因连续四年亏损退市,成为A股首家退市公司。
当然,这一切早在几年前就埋好了伏笔,以当时人、当事人的心态来看,一切并不奇怪。
但是,每一轮券商经纪业务的变革与转型,都会催生一批证券公司赶超同时代的竞争对手。
这一年,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诞生,成为中国证券史上第一只开放式基金。
这一年,B股市场向境内居民开放
二十多年过去了,B股投资者主要还是境内个人投资者,B股相比A股甚至H股都缺乏流动性。
个中缘由,留与后人评说。
这一年,华龙证券成立
甘肃省四家信托投资公司与所属证券经营部剥离各自的证券业务,共同成立华龙证券时,寄予了振兴陇原经济的厚望,但也许是受限于这方土地的贫瘠,几十年来,始终无法大展拳脚。
这一年,中泰证券成立
作为资本市场三次改革浪潮下成长起来的全国大型综合类上市券商,中泰的前身齐鲁证券经纪公司出身并不显赫,甚至有点不起眼,磕磕绊绊走过二十年,才敲钟上市,而同时期成立的证券机构,早已在业内奠定了稳固的地位。
这一年,国海证券成立
国海证券是在88年成立的那批老牌券商机构之一广西证券公司基础上增资扩股成立的,与大多数地方券商的成长路径完全一致,始终代表着该区域金融领域的绝对标杆。
这一年,国都证券成立
中煤信托和北京国际信托在原有证券业务整合基础上,吸收其他股东出资成立时,业界曾对国都证券纷纷高看一眼,但是若干年走完,综合实力并不突出,尤其是近两年频繁的整改和并购,更是让其表现扑朔迷离。
往后的几年,股市进入漫漫熊途,受企业经营业绩下滑、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占款甚至侵害上市公司利益、股权分置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证券市场极为萧条,投资融资功能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由此引发了一场痛彻心扉的倒闭大潮,深刻影响着中国证券业往后数年的走向。
2002:紧急降温
开年第一个月的连续四个黑色星期一,震颤了每个从业者,心理防线被一次又一次无情戳穿。
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证券航向和融入世界金融格局的复杂局面,《证券时报》在北京举办中国证券市场高级论坛,周小川、周正庆、刘鸿儒、周道炯四任证券掌舵人联袂出席,与到会的300多位上市公司、券商、基金和外资机构的高管人员共同回顾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展望新世纪的前景。
在此之前,中国资本市场几乎完全是“散户化”市场,个人投资者在A股自由流通市值中的持股占比超过95%。
彼时,交易大厅人头攒动,股民摩肩接踵看行情的场景比比皆是。
高度“散户化”的投资者结构导致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定价能力不足,市场投机气氛浓厚。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技术的普及,网上交易系统、电话委托系统加速建成,新一代投资者涌入市场。
技术创新的发展推进由现场交易向非现场交易转变,改变了证券经纪业务形态,提升了新生代股民入市的积极性,也造成了短暂的混乱不堪。
历史总是反复提醒我们,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改变。
90年代的沉疴旧疾爆发,整个行业进入寒冬,行业整体性的倒闭大潮扑面而来,昔日巨无霸们“大而不强“的本来面目暴露无遗。
这一年,中经开、鞍山证券、大连证券等因违规经营被撤销。
这一年,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头号大案的“中科系”股票操纵案件,在北京开庭审理。
以此为转折点,世纪中天等一系列庄股全部崩溃,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转折的背后,亦是中国证券业的弯道加速。
也就是从这一年起,新花旦券商基本陆续登场,完成了注册、申请、批复等所有手续,开始在中国资本市场叱咤风云。
另一方面,1988年最早成立的一批老牌证券机构,开始面临重组、合并、变更,并且也就是从这时起,之后几乎再也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新兴的证券机构。
这一年,浙商证券成立
又是一家国有信托重组整合的经典范例,浙商证券在原金华信托证券管理总部的基础上,吸收台州、绍兴、衢州、丽水四家信托所属的证券营业部成立,毫无疑问,从诞生那一刻起,它就拥有体系内金融企业的一切优势和桎梏。
这一年,华创证券成立
它是在原贵州实联信托和贵州省国际信托的证券资产基础上组建的证券公司,诞生之处的第一任实控人,是大名鼎鼎的新希望创始人刘永红,巧合的是,刚好这一年,刘永好成为中国首富,尽管起步之初只是做一些经纪业务,但丝毫不影响它在贵州金融界无法撼动的地位。
这一年,中原证券成立
作为河南省内注册的唯一一家法人证券公司,它在强大的股东阵容和实控机构实力背书下,成长速度迅猛到让人惊愕,仅用十年左右,全国130多家证券公司中第8家同时在沪港两地上市的券商。
这一年,中航证券成立
作为军工央企所属唯一证券公司,中航证券诞生的初衷,就不是纯粹的金融证券,而是承载着“格物致知,叩问苍穹”的探索者使命。
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
2002年的跌宕,影响着经济领域的方方面。
入世之后,白云已过山峰,未来无限可能。
2003:优等券商的花样年华
当券商机构的轮廓逐渐清晰时,新时代的脉络愈发明了。
尽管股市依然下跌,但优等券商即将迎来自己的花样年华。
彼时的局内人无法通过上帝视角判断未来的走向,停滞了数年的券商机构又在这一年结伴登场,演绎后证券时代的那出好戏。
那些崭新的面孔将带着崭新的理念,在大破大立中将中国证券业推向另一个高峰。
老券僚落幕,新券商崛起,散户退场,草莽招安,外资入局,华人精英回归。
2003年,整个行业都做好了迎接新鲜空气的准备。
这一年,富友证券、佳木斯证券、新华证券等因违规经营被关闭
从1988年算起,数十年时光匆匆而过,最初那批券商都相继完成了各自的蝶变,那些来不及并购重组就已病入膏肓的机构,将从这一年起,被陆续请出ICU,尽管残忍,但无可奈何。
这一年,境外机构投资者正式登上中国证券市场舞台
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一年,国际氛围相对友善,和和气气的欢迎这个新兴的金融市场,人民币开始升值,加之股市两年的大幅下跌,各路热钱开始持续流入中国。
从最初的散户时代、个人大户时代,到后来的券商时代、私募基金时代和证券投资基金时代,中国证券市场由此进入了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时代。
这一年,《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实施细则》公布实施
截止年底,证券从业人员注册数量达69396人,其中证券公司65148人,基金管理公司2007人,证券投资咨询机构1591人,基金托管机构374人,资产管理公司276人。
至此,证券经营机构中从事证券业务的专业人员基本完成执业注册。
这一年,德邦证券成立
上海兴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持有该公司97.94%的股权,实际控制人是复星集团郭广昌,依托复星系的强大资源,德邦证券也曾风风光光起高楼、宴宾客,但在长达二十年的IPO之路上,却处处都是拦路虎,实在让人唏嘘感慨。
令人惊讶的是,本年度成立的、有迹可循的证券机构,仅德邦证券一家。
但以后来人的视角观照,会发现这并不是最惨淡的,更残酷的搏杀,将在下一年拉开帷幕。
2004:绝望的行情
如果今天有谁觉得弥漫着悲观的情绪,请回望一下2004年。
山间的风改变不了山川的走向,但可以冻毙裸泳的人。
公开数据显示,2004年券商亏损高达三十七亿七千万美元,平均每家亏损超过两千万美元。
另一份关于2004年10月券商全行业经营情况的财务数据则显示,一百三十家券商营业收入仅为十一亿五千六百万美元,利润总额竟然是负十亿零七千万美元,净利润则达到了负十亿零七百万美元。
没有人能够解释,宏观持续向好的背景下,股市却背道而驰、一蹶不振。
正如没有人愿意接受,市场从来没有新鲜事,我们总是试图寻找这次有什么不一样,却又一次次的被困在历史的轮回里。
这一年,著名“庄股”德隆旗下的新疆屯河、合金投资等股票开始崩溃式连续跌停,“德隆系”轰然倒下。
这一年,一度停止新股发行一百余天,却依然没有给股市带来强势逆转,新股发行重启后,大盘出现了短暂的反弹,上证综指从1180点附近反弹至1300点之上,但这次的反弹持续时间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
这一年,南方证券倒闭,成为迄今中国倒闭的最大券商,当年在股市上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中信证券,2001年牛市悍庄之一。
此后,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开始实施第三方存管制度。
这一年,云南证券、汉唐证券、闽发证券、辽宁证券、德恒证券、恒信证券、中富证券等8家证券公司先后被托管或清盘。
前后几年,21家券商都先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持续下行股指,使得中小投资者高位深套,整个市场情绪处于比较脆弱的状态。
为了应对百日绝望行情,上面做了很多努力。
这一年,深交所中小板正式启动,从资本市场架构上从属于一板市场,是传统行业里中型企业、民营企业的摇篮。
这一年,《证券法》删除了新股发行价格须经监管部门核准的规定
推出了询价制度,采用发达市场通行的向机构投资者累计投标询价方式确定新股发行价格。
对此证券史学研究者评价称,新股发行定价机制由市值配售方式转变为市场化的询价方式,体现了市场发展的要求,标志着我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市场化定价机制的初步建立。
这一年,太平洋证券、中天证券、高华证券、国诚咨询逆流而上,以增资扩股、外资合并、并购重组等方式,成为跌宕中起步的孤勇者。
徘徊在起风的午夜,谁的叹息飘在风间。
岁月有褶皱,故事会生锈,但这片星光下的证券土壤,永不凋朽。
毕竟,我们从来不缺千钧一发时迎难而上的人。
2005:建章立制的股改元年
当人们都以为绝望中会孕育希望时,却在这一年经历了最绝望的一百天。
重启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激起千层骇浪。
“全流通”的恐惧再次笼罩市场,投资者如惊弓之鸟,纷纷逃离。
指数在不断下移的均线压制下,一路阴跌,每隔几天就创出新低,全年上证综指下跌8%,最低跌破998点历史大底。
整个上半年,空头肆虐,多头苦苦支撑,却始终无力回天,市场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信心,陷入了绝望的泥潭。
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
这一年,北方证券、民安证券、五洲证券、大鹏证券、云南证券、亚洲证券、西北证券、武汉证券、广东证券、昆仑证券先后被托管。
坐庄操盘、违规理财、资金断裂、挪用客户保证金等事项,让这些老牌券商万劫不复。
有人说这是中国证券业的转折之年,也有人说这是建章立制的股改元年。
好在历史清晰地证明,阵痛是必须的,但也是短暂的。
没有股权分置改革,就不会有价值投资,现在的投研体系都不复存在。
这一年,股权分置改革经过两批试点后,进入全面铺开阶段。
市场已经完全忘记了“全流通”的恐惧,股改概念成为市场最大的热点。
股权的副产品——第一支权证“宝钢权证”上市被爆炒,代表着市场彻底走出风险偏好下降的困境。
这一年,14家券商获批成为创新试点券商,13家券商获批成为规范券商,中资证券公司的重组整合之路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这一年,中信建投证券成立
面对倒闭潮,中信证券和建银投资两家出资46亿人民币收购华夏证券的证券类资产,成立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由于中信集团下属的企业都使用中信集团的LOGO,所以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的LOGO是一样的,其雄厚的资产实力可想而知。
溪流会转弯麦子会低头,大雁来了走又一个春秋。
中国证券业这一路上走走停停,顺着证券漂流的痕迹,反复校准,终于在这一年迎来了新老证券的分水岭。
从此之后,白壁青绳,泾渭分明。
2006:史无前例的大牛市
2006年,中国证券业终于在几轮大刀阔斧的改革后走出迷雾,证券公司数量从104家增至今年三季度末的135家,累计实现营收600亿元,净利润255亿元,盈利公司95家,扭转了连续四年整体亏损的局面,各项财务指标超历史最好水平。
沪深股市走出了一轮爆发式的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行情,其力度之大,时间之短,涨幅之大,不仅多年未遇,更创下了中国股市的种种历史之最。
为期三年的综合整治初见成效,这一年涨幅超过130%,并于当年年底一举突破2245历史最高点,收复五年失地。
中小企业并购重组和股权分置改革落地,前者导致中小企业业绩通过并购优质资产大幅改善业绩,后者给予投资者非常大的让利,并且设置了全流通的解禁时间,并不是立刻上市形成对市场资金的抽血。
遵循着并购潮的轨迹,这一年堪称证券并购的第一个收官之年。
中信证券成为本轮并购潮最大的赢家,自此走上一条遥遥领先的问鼎之路。
先后联合长江证券、光大证券、太平洋证券、建银投资托管广东证券,联合建银投资重组华夏证券成立中信建投证券。
同时抓住行业洗牌期机遇收购万通证券、金通证券,拓展山东、浙江市场,收购华夏基金增设买方业务条线。
整合完成后,2006年起中信证券营收及净利润上升至行业第一,营业部数量由45家增至165家,总资产由118.1亿元增至1897亿元,奠定行业龙头地位。
与此同时,广发证券与财达证券收购河北证券、光大证券收购天一证券与昆仑证券、信达证券托管汉唐证券、齐鲁证券托管天同证券、宏源证券托管新疆证券、西部证券托管健桥证券、招商证券托管巨田证券···
除了并购重组,这一年依然发生了一些令人钦佩的故事。
在综合整治的大背景下,申请、审批、注册都充满不确定性,但依然有证券机构在这种摇摆中诞生。
市场以无可雄辩的姿态又一次印证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情绪会蔓延,无论乐观情绪还是悲观情绪。
这一年,安信证券成立
作为投保基金牵头设立的首家证券公司,它从诞生之初,就以救世者的身份登场,注册短短三个月,便以市场化方式收购了原广东证券、中国科技证券和中关村证券的证券类资产,也算得上是证券行业响当当的后起之秀了。
这一年,银泰证券成立
公司股东结构相对简单,其实际控制人嘉鑫控股是一家以钢铁行业发家的民营企业。银泰证券公司成立十余年,在国内近百余家券商各项业务排名中始终排名靠后,近年来市场也曾多次传出股东有意出售该公司股权的消息。
这一年,跨境和外资初步崭露头角
一方面,有关部门正式批准证券公司在港设立分支机构,掀起了最早的证券公司跨境业务,随后实力较强的证券公司纷纷在港设立分支机构,培育和发展海外客户,比如中信证券、中金证券、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等。
另一方面,瑞银集团直接出资参与北京证券的重组,并占股20%,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代持4.99%。
其余股东赋予瑞银集团独家管理权,北京证券改名为瑞银证券,成为第一家特批由外资参股、全牌照运营的国内证券公司。
内外证券在“走进来与冲出去”之间水乳交融,由此开启了早期的证券国际化航道。
再耀眼的阳光也有照不到的地方,虽然这一年证券业康复的非常好,却依然有一些溃烂的死角。
这一年,经历了约谈、处罚、整改后,大鹏证券最终被深圳市中院宣告破产,成为中国首例破产的证券公司。
如果编纂中国证券史,大鹏证券一定会被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民企证券公司,大鹏证券曾被称为国内证券界最没有背景、最职业化、市场创新最强的证券公司。
昔日大鹏也曾展翅,却终究没有抵过经营不善带来的亏损,又遇上那震荡的三年,最终成为时代的殉葬品。
叹乌衣一旦非王谢,怕青山两岸分吴越,厌红尘万丈混龙蛇。
2007:危与机的博弈
2007年的关键词是“追涨”,即便是6124宇宙点后的连续暴跌,也无法阻止很多投资者卖房、卖车、贷款,每月仍有3、400万的中国股民埋头进,那时个股的市盈率已经突破天际,动辄就是成千上万。
当年,《亚洲周刊》将年度风云人物授予中国股民。
全年新开股票账户约3829.37万户,较上年增加约3517.71万户,同比上升约1128.70%。
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A股总市值达32.44万亿元,成为继美、日、英之后全球第四大证券市场。
在蓬勃的大潮中,人人都充满了信心,理性与非理性的人,在严谨的疯狂中将证券业推向一个不可企及的顶峰。
但盛极必衰是亘古不变的铁律。
530惨案已然预警,却没能提醒着迷的人。
随后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A股市场迅速陷入熊市,上证综指一度跌至1664点,跌幅达73%。
往后的二十多年,再也没有见到那个点位,甚至连靠近的机会都没有。
这一轮大起大落背后的原因复杂多元,包括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的乐观预期、市场投机行为的蔓延,以及随后全球金融环境的恶化。
巅峰产生虚伪的拥护,黄昏见证真正的信仰。
券商机构的红利已经基本被瓜分殆尽,入局的新花旦断崖式减少。
这一年,华融证券成立
华融证券来自华融托管的“德隆系”问题券商德恒证券和恒信证券,从成立的那刻起,华融证券便带着深深的华融印记,其初始注册资本15.1亿元中,15亿元由华融出资,占比99.34%。
这一年,信达证券成立
虽然作为一家13年老牌券商、又有AMC系光环的加持,在大家看来信达证券的发展应该是顺风顺水才对,但实际上,近年来信达证券在公募基金领域的业绩并不理想。
这一年,中国股市以逼空式的上涨不断改写着各项新的纪录,股指、成交量、开户数屡创新高。
在这一轮气势如虹的上涨过程中,以基金、券商、保险公司为代表的市场主流机构不断发出危险警告,甚至大幅减仓,而股指却依然昂首向上,这是近两年来,主流机构首次成为市场中的“看客”。
2008:饱经风霜的拐点
这是一个饱经风霜的历史节点,这一年发生了中国证券史上前所未有的深幅调整。
次贷危机削弱了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前景的信心,致使外资对中国股市的态度趋于保守,甚至大量流出。
与此相对应的一系列偏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流动性,对股市构成了潜在压力。
沪指连破5000点、4000点、3000点三大整数关口,在2000点短期反复后,创下1664点新低。
近99%的个股下跌,近80%的个股跌幅超50%,上证指数所有被认为的支撑位全被跌破。
很多人刚踏上最高点的火热狂欢,直接就迎来了极寒的冰冻,完全就破防了,都没有躺平的机会。
整个证券市场的心情像极了岁末年初悄然而至的寒冬。
再次见到曙光,要到七年以后。
于是,史无前例的三大救市“组合拳”出台: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中央汇金增持工、中、建三大银行等国有金融机构、国资委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
证券机构对于救市动作的迟疑和张望,本是金融的天性,无奈十多年过去了,人们仍然不肯接受这种本能。
这一年,东兴证券成立
完成对闽发证券的收购后,东方资产旗下的券商东兴证券在“丧事喜办”的大背景下,承接了全部正常经纪类客户,并以探路者的姿态成为保荐券商,在内外双卷中冲出云霄。
这一年,众和证券成立
持着香港1、4、9号牌从事当地资产管理业务,随着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进入香港资本市场,众和证券逐步将业务重心调整,逐渐成为香港地区具有较长经营历史的金融机构。
这一年,合资券商掀起了第二股潮流
修订规则后首家中外合资券商——瑞信方正证券,由方正证券与瑞士信贷合资成立。
随后几年,第一创业证券和摩根大通共同出资组建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苏格兰皇家银行与国联证券合资设立的华英证券正式开业;摩根士丹利与华鑫证券共同组建的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在上海注册成立。
没有一个人会忘记多难兴邦的2008年,但又没多少人记得那一年的教训到底是什么。
人们从盲目狂热的乐观中冷静地走出,用反思与谨慎的眼光更加理性地重新审视股票市场的发展进程,正视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它为管理者提供了一次生动的演绎,使其能进一步认清纷繁复杂的证券市场中潜在的肯綮之所。
接下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即将步入的“4万亿”时代,会给中国证券业一个交代。
2009:第一轮上市潮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这是枯草与甘露并存的一年,虽有几抹春光,却撑不起百花竞放。
浩浩荡荡的“家电下乡”和房地产支撑的“城镇化”稀释着下沉的四万亿,也开启了新一轮的造富浪潮。
这一年,创业板开市
首批28家创业板股票入市,刷新了中国股市多股齐发的历史纪录,催生了82位亿万富翁,其中乐普医疗的总经理蒲忠杰身价17.53亿,成为富翁的冠军;华谊兄弟的王中军身价10.98亿元,为亚军;神州泰岳的董事长王宁达身价10.21亿元,为季军。
当时看来,创业板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通过市场机制,有效评价创业资产价值,促进知识与资本的结合。
有没有一扇窗,能让你不绝望,看一看花花世界,原来像梦一场。
谁曾想,由于遭遇过度炒作,28只股票上市首日均被深交所按照规定进行了临时停牌,创下了中国股市的新纪录。
这一年,中邮证券成立
中国邮政将西安华弘收购改组,改为中邮证券,完成了中国邮政巨大体量的财富业务证券化,成为中国邮政集团金融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为基础业务,延展出各种金融链路。
这一年,中德证券成立
山西证券和德意志银行合资成立中德证券,在合资券商中,投行业绩一度仅次于“投行贵族”中金公司,全球领先的综合金融机构与本土经验丰富的地方券商合体,成为当时中国金融融入世界体系的重要见证。
这一年,招商证券、光大证券、西南证券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第一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券商完成企业大考,开始了新一轮的金融扩张。
券商本身是一个极其不稳定的群体,市场化程度相对银行而言更高,导致相互之间的兼并重组比较频繁。
继2005年广发证券、国元证券、东北证券、长江证券、中航证券、太平洋证券等券商借壳上市潮之后,中国证券业终于在这一年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本土上市潮流。
从此,证券IPO,再无莽夫。
经济观察报说:券商行业始终没有一个常胜将军,每一轮牛熊,都是一轮行业兴衰、风起云涌中的大浪淘沙,有弄潮儿搏击风浪胜出,亦有大船转舵逆境难行的失意。
接下来,券商格局将被划分成情绪相对稳定的两种风格,在此消彼长间各领风骚。
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即将入局,成为搅动时代场域的新花旦。
2010:间歇繁荣的小阳春
经历了四万亿大水漫灌,央行开始转向加息和提准,全年GDP增速10.6%,中国经济在这一年达到了繁荣的顶点。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
融资融券及股指期货的相继推出,一改过去只能做多的局面,我国开始正式出现了金融衍生品市场,标志着A股市场迎来双边交易时代。
经济、流动性、政策和产业周期的组合,创造了一个高位运转、间歇繁荣的小阳春。
券商格局形成了以擅长并购重组的中信证券为首,和以擅长市场化创新的国信证券为代表的两种风格,这一段时间市场陷入僵持格局。
这一年,乔布斯在美国发布了苹果4,标志着智能手机的时代到来。
随着3G应用的场景横空出世,开启移动互联网浪潮,以华泰、东财为代表的部分券商以其敏锐的嗅觉,在线上布局,巧借15年的“牛市“掀起了券商格局的重塑,使其成为了新一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券商。
利益的驱使,“互联网+”向传统金融行业快速渗透,证券业各公司纷纷设立“互联网金融”部门,开展线上开户“拉人头”。
“产品、流量、牌照”三要素是互联网券商成型的关键,互联网企业提供产品和流量,券商提供牌照,双方在合作中赚得盆满锅满。
自此互联网浪潮正式兴起,证券类APP如雨后春笋,“触网”主导了经纪业务的上一轮排位赛。
这一年,国开证券成立
国家开发银行收购原航空证券全部股权,增资改制设立国开证券,背靠着国家开发银行,国开证券将战略定位调整为“打造专注于机构客户的特色精品投行”,多年以后也许我们才能恍然大悟,其实这才是中小券商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一年,摩根士利丹退出中金公司,转而成立华鑫证券
合资成立之初,双方你侬我侬,郎情妾意,成为境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的投资银行、第一家合资券商。
分手时,有人说是大摩谋求对中金公司控制权未果而离场,但接手股份的,却是TPG、KKR、GIC和大东方等国际资本市场上鼎鼎大名的巨鳄。
个中缘由,众说纷坛。
与此同时,摩根士利丹当即转投华鑫证券。
业界将摩根华鑫的成立比作摩根士丹利的重要里程碑: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摩根士丹利的核心资本市场的技术和能力带到中国,带给中国的客户。
这一年,华泰证券港交所上市、兴业证券沪交所上市、山西证券在深交所上市、广发证券在深交所上市、东方财富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方正证券完成上市改制。
这一批上市的证券公司,在新旧时代的交替之际,掀起了又一股券商再融资大潮,一切的信心与期待,都来源于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坚定看好。
未来可期时,谁又不曾是“最可爱的人”呢。
2011:证券信息化
此时的中国证券业已经完成建章立制的拓荒、股权分置的改革,进入第三个十年,金融科技开始渗入资本市场建设本身,间接推动了服务资本市场的证券行业经营模式大转型。
以信息科技为切入点,大力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实现了证券资源配置的高效化、集约化。
但如果把镜头推进到具体的2011年,滞胀来临、政策开启紧缩周期、A股业绩增速回落、全年震荡下行···却又是不争的事实。
这固然与内外部的经济环境有关,分母端负面因素逐步掩盖分子端正面因素,但整体情绪依然处于“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阶段。
这一年,华英证券成立
该券商由国联证券与苏格兰皇家银行各取一字,合资成立。
起初没有人意料到,这是合资券商最后的蜜月期。
此后,随着外资持股比例的持续放开,合资券商的中外股东逐渐分道扬镳。
之后的几年,里昂证券、大和证券、摩根大通、苏格兰皇家银行、花旗集团先后退出,相关合资券商变更为中资券商。
而瑞信方正证券、瑞银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高盛高华证券则发展为外商控股或独资券商。
这一年,中信证券在港交所上市、东吴证券在上交所上市、国海证券在A股借壳上市、方正证券在上交所上市。
那时候,社会还没有形成质疑证券公司上市的风气和风向,都将其视为中国证券业的高光与岑岭。
这一年,指南针推出国内运用变频分析技术的分析软件,获中国证券信息服务行业2011年度客户满意品牌。
这是一次改变中国证券业的伟大尝试,信息科技将开始广泛应用于证券股行业,围绕着“效率、风险、价值”产生质的提升。
天上飘着微云,地上吹着微风,月光恋着海洋,海洋爱着月光,古树在冷风里摇,野花在暮色中生···叫我如何不怀念它。
2012:券商创新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形成互联网券商诞生与发展的基础。
全球已然迎来一场大范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互联网技术在证券行业普及程度快速提升,全球线上证券市场自这一年开始诞生,券商逐渐转向互联网证券业务资格。
至此,“券商创新”的五年拉开帷幕。
有机构将这一年评为“中国股市第九次牛市”,令人感慨的是,十多年后回头再看,似乎没有再评选过“第十次”。
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后,我国券商开启了所谓的“全面创新之路。
此后,我国券商在经纪业务、承销保荐以及自营业务之外,又新增了资产管理、私募股权、融资融券、转融通、质押式回购业务、现金管理、新三板业务等业务类别。
这一年,沪深交易所分别发布了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
围绕净利润、净资产、营业收入、审计意见类型、信息披露、股权分布、成交量、股价、股本总额、破产、解散等方面,全面规定了上市公司退市标准。
得益于前期经济压力下政策持续放松的累积效果释放,经济逐步完成“软着陆”并进入“L型”探底,企业盈利企稳回升,证券市场得到系统性修复。
这一年,东方花旗证券成立
东方证券与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东方花旗证券,主要从事股票和公司债券的承销与保荐、企业债和资产支持证券的承销、并购重组、新三板推荐挂牌及企业改制等相关的财务顾问服务。
尽管双方在八年后和平分手,但是水乳交融的这段时间里,IPO过会率一直站在券商前列。
这一年,天风证券成立
天风证券不但出身很异类,且出生时候赶上的年景很不好,正好是中国证券业五年低迷阶段的开始,数年都挣扎着为生存而战斗,一直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券商。
在当代系控制天风后,正好赶上了证券业发展的好年成,天风证券才终于获得了一波较大发展。
这一年,西部证券在深交所上市,开始走出大西北,在相关部门发布“贫困地区IPO绿色通道”政策后,西部证券积极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贫困县企业,帮助其辅导上市。
这一年,东方财富APP上线
诞生之初,东方财富便是一家互联网流量加持的券商企业,从PC时代的东方财富网、股吧、天天基金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东方财富APP,网络流量是其发展成长的重要助推力。
直到今天,东方财富独特的互联网业+券商的架构,依然无法替代,同类型的同花顺和大智慧都没有券商牌照,传统的券商互联网业务差强人意。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拥有券商牌照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东方财富具备流量、场景、技术等互联网资源禀赋持续赋能,成长性远高于传统券商。
东方财富的边际,依旧很宽广。
接下来,一个叫作“互联网金融”的东西,将杀入中国证券业,并在天翻地覆中重组新一轮的牌局。
2013:互联网化与国际化
这一年,“钱荒”风波波及了大部分证券公司
这既是当下与未来的交锋,又是今天与昨天的博弈,也是一方扬威、一方立威的规则之争。
最终,经济惩罚了市场,大手教育了机构。
6月20日的情绪至今没有找到最优解,10月31日的惶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自此,“杠杆”和“去杠杆”、“泡沫”与“挤水分”成为整个金融行业老生常谈、但又常谈常新的话题,半推半就、扭扭捏捏的整改了十年,依然久久为功。
详情无需赘述,历史自有答案。
中信证券、西南证券、宏源证券、国信证券、光大证券、海通证券等国内多家一线券商受到波及,扎透了整个证券行业的神经。
也许,这是中国证券走向正规化必然要承受的代价。
这一年,余额宝上线
天弘基金凭借与支付宝独家合作成为国内首只规模突破千亿的基金产品。
此举引发多家基金、证券公司也积极寻求第三方销售平台,纷纷与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尝试搭建网络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网上开户、在线理财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展金融服务渠道。
国泰君安与微信合作推出的“微理财”,服务项目包括微信开户、LBS营业部定位、AI及人工交互、资讯图文推送、微账户、微交易等,能够为投资者客户提供完整的O2O闭环快捷开户体验。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说:互联网金融可能像卓越亚马逊那样颠覆传统书店模式,可能像新媒体那样颠覆平面媒体,可能像网上购物模式那样颠覆传统店面零售模式,也可能颠覆金融业的传统模式。
这一年,支付功能成为检验证券公司功能的显性指标
国泰君安成为第一家加入央行大额支付系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首次实现证券公司客户和商业银行账户的直接连通,对亟待实现财富管理转型和适应“泛资产管理”竞争无疑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这一年,中国证券迈出国际化步伐
中信证券收购里昂证券,业务网络覆盖美英日澳等海外市场,同时还与俄罗斯新兴投行VTB Capital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在美国申请证券执业牌照。
海通证券在新加坡筹建分支机构,并积极尝试收购当地投行以拓展东南亚业务。
太平洋证券与老挝农业促进银行、老挝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在万象设立合资证券公司。
广发证券收购法国外贸银行持有的英国NCM期货公司,获得英国主要期货交易所的会员结算资格。
招商证券在伦敦设立全资子公司中国招商证券(英国)公司。
国金证券收购香港粤海证券。
此后,证券行业逐渐不再有新街口美林、静安寺野村、金融街花旗、麦子店高盛这种带着期冀和艳羡的别称与调侃了,转而以一种更端正的姿态,纵横在中国证券业里。
这一年,方正证券并购民族证券、宏源证券与申银万国证券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海通证券收购恒信金融集团。
此时的中国证券,前面有车,后面有辙,一切都在朝着希望的方向发展。
2014:史诗级杠杆牛
国九条催生了史诗级杠杆牛,沪港通撮合了天量级交易额。
重启的IPO将新三板大幅扩容,暴涨的上证指数重塑了股市格局。
中信证券成为亚洲新星,赶超高盛、瑞银、摩根士丹利,勇夺全球第四大券商;前有方正证券合并民族证券,后有安信证券注入中纺投资、大智慧90亿收购湘财证券;国金证券佣金宝横空出世;互联网券商元年盛大开启……
这一年的中国证券业,在经历过不知底在何处的恐慌、换届空档的观望徘徊、以及伟大时代是否终结的疑惑后,终于步入正轨。
这一年,新国九条发布
对于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拓宽企业和居民投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年,沪港通启动
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沪港通)开通仪式在上海、香港同时举行,沪港两地证券市场成功实现联通。
短短几个月后,沪深两市成交额达23297亿元,这也是中国股市成交额最高的一天,中国股市创历史天量。
这一年,老虎证券成立
以其专注于美港股市场的互联网券商身份,崭露头角,凭借自主研发的高科技驱动平台,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一站式的全球投资服务,涵盖美股、港股、乃至A股(沪港通)等多元化市场。
这一年,宏源证券退市
这是当年券商最大的故事之一,申万与宏源证券将以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完成本次重组,即申万向宏源证券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以取得该等股东持有的宏源证券全部股票。
这一年,华西证券、华龙证券完成股份制改革,国信证券上市。
春花最爱在风中摇摆,这乐犹悲隐的年份,真是迷人的一年。
整体而言,这一年的券商暴涨,是基于行业基本面全面好转并持续一段时间之后,由牛市催生的牛上牛。
事实上,暴涨背后是各项业务在一潭死水中展开的一次自救行动,只是边际的改善而已。
2015:坚韧与重生
这亦是中国证券业惊心动魄的年份之一。
这是2000亿印花税、2万亿融资融券、3万亿证券交易结算资金、80万亿总市值、250万亿总成交的高光年份;也是涨停买不到、跌停卖不掉、停牌干着急、杠杆比率超过10倍、60万中产消失、有关单位带走徐翔\姚刚\张育军\程博明的焦灼时光。
凯歌与悲歌交织,锋芒与粗粝俱现。
一年时间里,A股市场经历了三次熊市,给投资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2015年的证券市场,我们以极其高昂的代价,给全民来了一次普及课:配资、P2P、赎回、强平、对冲、套保、程序化交易、高频交易、ETF、止损、质押……短短一年,学会了并活用了许多崭新金融名词。
但这依旧是最好的时代,不信,再往后看看。
这场腥风血雨的洗礼中,孕育出的坚韧与重生。
这一年,中国证券交易所开始参与国际资本市场
上交所通过直接参股或控股境外交易所,与德意志交易所、中金所,联合成立“中欧国际交易所”简称“中欧所”CEINEX,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事件。
这一年,上市券商机构营业收入再创新高
广发、国信、申万、海通、华泰、招商,国泰君安等证券公司均突破200亿元,23家上市券商营业收入共计3299.76亿元,平均143.47亿元,营业收入增长率大部分券商都超过100%。
这一年,215家公司A股IPO
上交所、深交所共有215家IPO公司完成A股上市。
其中,上交所88家,深交所中小板45家,深交所创业板82家,而2014年全年才125家。
这一年,券商航母概念开始具备雏形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两家头部券商将实施兼并重组,成为新“国九条”实施以来头部券商合并重组的首单,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上市券商A+H最大的整合案例。
整个行业业并购重组开始加速,包括国信证券与万和证券、国联证券与民生证券、国金证券与粤海证券、浙商证券与国都证券、西部证券与国融证券在内,已有7例券商业重组。
这一年,互联网+证券开始大规模铺开
太平洋证券、财富证券、中投证券、中山证券等都筹建了网络金融事业部,搭建互联网端。
社交网络、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搜索引擎等互联网技术形成,鼓励证券交易方式的技术创新及交易市场的良性竞争,促使中国证券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最终形成几家“大型综合+众多小而美”券商的产业格局。
自此,互联网浪潮正式兴起,证券类APP如雨后春笋般爆发。
这一年,国联证券在A股上市、东海证券在新三板上市、华泰证券在港交所上市、东方证券在上交所上市。
彼时的各行各业,“反思”还是一个褒义词,大家还能正视问题,或许等以后鸵鸟当久了,我们才会恍然大悟:总想回避的,其实才是亟待解决的。
2016:证券史的螺旋时刻
中国证券市场是在跌跌撞撞中走完这一年的。
既有双创大背景下的IPO提速扩容,又有指数熔断机制暂停实施;
既有野蛮人的恶意冲击,也有从业者的过度防御;
上市公司在挂牌与摘牌间反复横跳,证券机构在融合与吞并中来回翻滚。
证券公司总资产减少9.81%,净资产增长13.10%,杠杆率明显降低,抗风险能力提升。
93家可比券商中仅5家实现正增长,华信证券以242.96%的增速居首,联储证券增长率也高达94.52%,九州证券、华金证券和开源证券排名3-5位,营收降幅最大的银泰证券,达到-61.39%。
这一年,国海证券的萝卜章拓印了行业底色
年底,国海证券两名债券团队负责人以国海名义进行的债券代持业务,对手方要求国海接盘,但两人均已失联,国海声称是离职员工个人行为,相关印章是伪造,债券浮亏巨大,国海直接不要了,因为章是萝卜章。
国海证券这件事情的真正的影响环节不是10个亿的问题,而是整个市场的信用危机的问题,而信用危机背后还牵连着全盘的杠杆和流动性的风险。
这一年,博元投资被正式摘牌
早在两年前,证监会便对博元投资违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经过数次退市风险警示后被上证所摘牌,成为修订退市制度后,沪深两市首家上市公司因重大违法行为启动退市机制。
这一年,证券互联网化基本形成
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16年9月,证券服务应用,月活跃用户量约为1.3亿,移动端已成为主要发展方向。
重视产品设计、资产管理、风险控制的传统券商和重视渠道、营销、流量、资讯的互联网券商,在这一年正式相遇。
‘金融深化’与‘互联网化’两股趋势化的力量,站在现代金融的丁字路口,环顾四周,寻找着各自的未来出路。
这一年,招商证券在港交所上市,华安证券在沪交所上市,第一创业证券在深交所上市。
历史总是螺旋上升的,有的年份负责上升,而有的年份负责螺旋。
毫无疑问,2016年就是证券史的螺旋时刻。
2017:双创的余光
这不温不火的一年,一边治理旧体系的弊病,一边探索新征途的方向。
从2015年的大起大落,到2016年的平稳修复,终于在2017年初见成效。
尽管强监管是市场的重要旋律,但有关方面的总基调是去粗取精鼓励金融健康发展,强调券商发展主业,并鼓励大投行业务在“脱虚向实”方面发挥推动作用,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与金融产品。
或许是因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余温方兴未艾,这一年的中国证券业,充满浓郁的“创新、创造、创富”气息。
有人离职在创业,有人星夜赴考场,有人在国际金融的聚光灯下长袖善舞,也有人将科技创新进行到底,扎根于金融的每一个角落。
这一年,证券业元老集中离任
浙商证券董事长詹小张、兴业证券董事长兰荣、中原证券总裁周小全、华安证券董事长李工、长江证券总裁邓晖、华泰证券副总裁张涛、方正证券副总裁彭子瑄、第一创业证券副总裁梁学来、招商证券副总裁丁安华、西南证券副总裁徐鸣镝等数十位证券行业的拓荒者纷纷退休、卸任、离职,以体面或不体面的方式,离开自己或热爱或痴迷的岗位。
这一年,金融科技崛起
长江证券自主研发国内首个券商智能财富管理系统iVatarGo;
华林智能投顾机器人Andy成为券商行业内首个启用语音识别技术的智能化平台;
光大证券推出“智投魔方”,平安证券发布“AI慧炒股”,国信证券推出“金太阳智投”。
证券类APP已成为连接券商与用户的重要接口,超过95%的开户都在移动端进行,移动端证券成交量占总成交量超过30%,证券类APP已成为投资者不可或缺的应用。
自此,券商在财富管理业务上从传统的通道服务提供者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变,金融科技产品为客户提供更为科学的投资决策参考和个性化定制服务。
这一年,明晟公司宣布,决定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 ACWI全球指数
随即没多久,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等也相继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这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取得重要突破,并获得了境外机构和国际资本的普遍认可。
这一年,东亚前海证券成立
东亚银行持股49%,属于典型的外资合资券商,一直标榜不做大而全,追求小而有特色,坚守合规风控底线持续推动各项业务发展。
这一年,雪盈证券成立
作为“雪球”旗下的互联网券商品牌,雪盈证券支持包括港股、美股、A股在内的全球多个金融市场交易,提供包括股票、期权、基金等多种产品的金融交易服务,帮助投资者实现全球资产配置。
这一年,又一轮扎堆上市潮
银河证券、中原证券、浙商证券、财通证券上市敲钟,恒泰证券、财达证券、渤海证券、湘财证券、国融证券完成上市辅导备案。
一切都在预示着,阳光灿烂的日子即将到来,所有人都以为这将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良好开局之年。
但是接下来,声势高涨的金融科技应用、全面收紧的政策、盈利空间告急引发的转型困局,将会让刚刚回暖的中国证券业再次进入下一个周期性寒冬。
2018:寒冬之下
如果中国证券业真的有至暗时刻,估计2018年会高票当选。
A股三大股指均较大幅度下挫,其中上证综指下跌24.59%,深证成指跌34.42%,创业板指跌28.65%,中小板指跌37.75%。
无数个股断崖式下跌,此种景象是A股近十年前所未有的。
大盘缩水、业绩滑坡、利润下降、减员降薪、业务内卷、趋势放缓、规模回落、股市暴跌、汇市暴贬、信用危机···
老巨头如履薄冰,新花旦颤颤巍巍,传统券商呼吸不畅,新兴券商杂症缠身。
131家券商净利下滑41%,8家上市券商业绩预报“比惨”,35万从业者高呼“活下去”。
寒冬之下,没有谁独善其身,更没有幸存者。
不赘述成因,是因为那些本该成为史料供后人警醒的东西,需要经过行业的检验和时间的沉淀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
很多描绘券商业务的数据,都在发生着从质变到变质的趋势。
或许,多年以后,自有后来人道破。
这一年,华西证券、天风证券、中泰证券、南京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上市,成为券商股IPO数量最多的年份之一。
原因很简单,缺钱。
整个行业正在高度集中,需要强大资金实力或者业务实力支撑。
这一年,证券营业部开始批量消失
一方面,互联网终端的普及,投资者此前需要手动填写报价单再经由营业部工作人员交易的流程都被简化及数字化。
另一方面,行情低迷,经纪业务收入下滑的趋势下,券商撤销营业部以缩减房租、人力成本,属于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调整。
这一年,跨境业务试点资格审批提速
前有银河证券收购新加坡证券公司联昌证券50%股权,后有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中金公司,招商证券,银河证券,中信建投等机构获批资格。
证券行业开放步伐加快,业务模式和业务范围得到扩展。
这一年,互联网券商春意盎然
以富途和老虎为代表的互联网券商,成为本年度万草丛中一点红,抓住美股牛市和中概股上市潮的机遇,仅用短短几年,就达到与其同等交易规模。
他们秉承国内互联网基因良好用户体验的优点,无论在网站还是APP均符合中国人习惯,尤其是两者还启动了投资者交流功能,将用户粘性渗透到了极致。
在传统券商自身“大鱼吃小鱼”的同时,在互联网券商之外的新生态或许正在形成,不得不承认,互联网券商是时代的产品。
只不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019:峰回路转
这是中国证券市场的转折之年,更是整个经济四十年来的峰回路转之年。
2月11日(猪年第一个交易日)新闻联播用了20秒报道了A股开门红,随后“股市将成为国家的重要核心竞争力”,其意义非同凡响。
甚至有研究认为:从来没有像哪一个时期像现在这样需要中国证券市场的时候,中国证券市场历史上第一次对经济稳定、金融市场稳定产生了重大作用,第一次有了与房地产一样的呵护。
得益于股市回暖和科创板开市,证券公司这一年通过增资扩股和发行长期债券等多种方式融入资金支持业务发展,负债经营程度和资产负债率均快速上升,且债务期限有所延长,整体规模增速有所回升。
业绩明显改善,扭转连续3年同比下滑趋势,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3520.44亿元,同比增长38.65%;实现净利润1137.12亿元,同比增长106.29%。
这一年,科创板开市,试点注册制
从年中开业到年底统计,短短几个月,70家公司成功上市,金融业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
随着优刻得、华润微电子、泽璟生物陆续通过审核或成功注册,市场翘首以盼的第一家同股不同权企业、第一家红筹企业、第一家亏损企业正式登陆科创板。
“以信息披露为中心,将上市公司的质量交给市场来判断”这是金融改革的一小步,却是市场发展的一大步。
这一年,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再升级
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获准设立,成为《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发布后,首批获得核准的新设外资控股券商。
从MSCI扩容、A股纳入富时罗素全球指数、1099家A股上市公司纳入标普新兴市场全球基准指数,到沪伦通的开通等,再到北向资金持续买入,双向开放的中国资本市场正吸引着全球资金涌入。
这一年,智能投顾兴起
平安证券将金融科技战略触角伸向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并在人脸识别、声纹识别、预测AI、决策AI、区块链等五大技术实现突破,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业务改造成智能化一体解决方案。
这一年,红塔证券IPO过会通过,华林证券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海通证券在港交所上市,富途证券和老虎证券在纳斯达克上市。
富途和老虎的成长历程,是一条典型的中国特色互联网发展路径,热衷于改名字和造新词的互联网企业,把“经纪”改成了“财富管理”,把“佣金”改成了“服务费”,把“股民”改成了“用户”,把“营业部总经理”改为“首席投资顾问”,将经营理念、组织架构、赢利模式等所有可以演进的环节,都进行了互联网化的改良。
这一年,长桥证券成立
这家由新加坡和香港的资深金融管理者,以及来自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全球顶尖互联网企业的技术专家组成的团队,定位为社交型证券经纪服务商,以社交和内容为抓手拓展用户,通过算法构建了行业中独一无二、最完整且个性化的基本面及资讯等内容模块和社交平台“圈子”。
这一年的证券市场,一切都看起来那么和谐。
但是,正如王兴所说:从未来的十年看,这是最好的一年。
雪上空留马行处,其实那时,就已然看出端倪。
上市券商净利润增速低于全行业水平、外资券商营收\净利增速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经纪收入占比下滑,这三个维度将未来几年即将发生的矛盾用吹哨敲钟的方式告诉了听得懂的人。
2020:漫长的不确定
从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起步,再到创业板实施“存量+增量”改革,注册制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交易机制的放宽以及更多新经济企业的上市提振交投活跃度,增厚经纪相关业务收入。
合资或外商独资的限制逐步被放开,带着“洋基因”的券商机构正在成为改变传统券业生态的“鲶鱼者”。
在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的新形势下,推动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大科技投入,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以上种种,为这一年的中国证券市场提供了高发的可能性。
证券行业138家证券公司全年共计实现营业收入4484.79亿元,同比增长24.41%;实现净利润1,575.34亿元,同比增长27.98%。
上证综指上涨13.87%,沪深两市股票基金交易额同比增加62.35%,A股市场IPO承销额同比增长86.55%。
40家上市券商中,除国盛证券、太平洋证券外,其余券商均实现盈利,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净利润规模均超过百亿元。
这一年,中信证券成为总资产破万亿元的券商
2020年末,中信证券总资产为10529.62亿元,同比增长33%,也是国内第一家、亦是唯一一家总资产破万亿的券商,坐实了国内券商一哥的地位。
诚然,金融机构成长为世界级的巨头,背后必然是宏观经济的繁荣和金融业的高度发展。
但后来人不应该忘却,二十多年起伏沉淀中,王东明注定是中信证券成长史上绝对的领路人与开拓者,他和他的继任者,在一次次的“危与机”中,合力打造了一艘万亿级券商航母。
有媒体称,他是过去百年中国最优秀的投资银行家、资本大佬之一。
这一年,中金公司、国联证券、中泰证券、中银证券在沪交所主板上市。
仅仅是这一年,四位A股新成员累计募资197.93亿元,其中,中金公司的募资规模超百亿元,为131.98亿元,位列上市券商第三位,仅次于国泰君安、华泰证券。
这一年,券商联姻分分合合
国联证券与国金证券恋爱谈得沸沸扬扬,却终究有缘无分;太平洋证券与华创证券连彩礼都快付了,结局依然是一拍两散。
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证券、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红塔证券与太平洋证券、国元证券与华安证券、五矿证券与东海证券、第一创业与首创证券等券商也传出各种绯闻,但没有一例登记落地。
尽管如此,业内声音普遍认为,证券行业的整合预期被推向高潮,并购重组已是大势所趋。
这一年,大环境倒逼传统券商转型、互联网券商崛起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足不出户的日子里,线下营业厅无法满足交易与业务办理需求,倒逼着每一个券商改变服务方式,进行线上系统保障和技术升级,加速了互联网证券的发展。
成立四年的新浪旗下券商华盛证券,是一个集行情、交易、资讯、社区为一体的一站式港美股服务平台,正是在这一年首次实现了单月盈利、单季度盈利、全年盈利。
这一年,长桥证券获Pre-A+轮数千万美元融资
公司核心创始团队来自阿里巴巴,覆盖淘宝、阿里妈妈、阿里云等业务;金融及交易团队来自新加坡辉立、香港诺亚财富、恒生电子等企业,当前团队近200名成员,注册用户已超10万。
这一年的一切,虽然突然,但是确定,全球停摆下,市场迎来久违的休养生息。
不过很快,漫长的不确定期和叠加的黑天鹅、灰犀牛,会挑衅和惩罚盲目、自负的人。
2021:正增长即将结束
伴随科创板推出、创业板注册制试点及北交所正式鸣锣开市,这一年基本了形成“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区域股权市场+私募股权”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资产规模站上10万亿新高、从业人数重回34万人,招商证券、中国银河、中信建投、中金公司等九家头部券商迈入净利润“百亿元俱乐部”。
但另一方面,包括证券在内的所有行业都已进入存量时代,高质量转型替代了高速度发展,刀刃向内要业绩代替了挥舞利刃跑马圈地,传统券商“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日子已成绝唱。
券商行业普通员工拼业绩,帮忙接娃、遛狗、洗车、陪喝酒唱歌、修电脑等新闻,频频冲上热搜。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忧。
这一年,星展证券成立
母公司新加坡商业银行将新加坡的国际金融中心经验、资源与中国本地实际结合,支持更多优质企业走入境内外资本市场,推动中国新经济、新消费产业发展,促进双循环,希望融入中国本土券商氛围。
这一年,大和证券成立
早在1983年,大和就已经进入中国内地,相继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代表处,并积极参与境内多个企业H股的IPO,终于在这一年,成为了国内首家拥有保荐承销牌照的日资合资证券公司。
外资机构们乘着金融开放的东风,实现对合资券商控股、或是新设100%控股券商后,对投研业务开始布局的实践。
至2021年末,市场上已存的外资控股券商共有9家,分别是:高盛高华证券、瑞银证券、瑞信证券、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汇丰前海证券(港资控股)、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摩根大通证券、大和证券、星展证券。
这一年,财达证券上市
作为一家不怎么起色的腰部券商,财达问鼎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成为河北首家上市地方金融类企业,颇有一些传奇色彩。
黑白打印的河北证券挂在墙上,彩色打印的财达证券走在路上,未来的发展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这一年,互联网券商集体宕机了一次
1月8日,老虎证券系统长时间宕机,导致许多用户交易无法成交;
10月9日,富途证券交易中断;
10月28日,同花顺用户反映登录异常、软件数据显示异常和无法查看交易账户等问题;
11月12日上午,东方财富股吧“崩了”,直至下午收盘,仍在修复中。
虎嗅说:券商的整个系统运行都依赖“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基础设施包括电信运营商、云数据库厂商。
这一现象鲜活的展示了互联网券商的基本盘:同花顺金融服务网注册用户约5.73亿人;每日使用同花顺网上行情免费客户端的人数平均约为1437万人;投入券商系统的中国股民接近2亿;百万月活券商APP超20家。
毕竟,居家停摆的日子里,人们对赚钱的渴望远高于其他时期。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为期四年的正增长即将结束,裁员降薪的前夜,安静地可怕。
2022:券商十字路口
这一年,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在经历了2019-2021年三连阳后,再度陷入调整,A股市场呈现震荡回调格局,整体表现偏弱,市场生态不断改变,行业格局逐渐重塑。
受多重宏观超预期风险因素影响,证券行业经营业绩短期重挫,全行业140家证券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949.73亿元,同比减少21.38%,净利润同比下降25.54%,投资收益下降47.32%。
瑞信证券、野村东方国际证券、大和证券、星展证券和汇丰前海证券在内的5家券商,净利润均出现5000万元以上的亏损。
就连最赚钱的中信证券,下降了7.65%,拥有证券营业部数量最多的银河证券,也减少了6家。
中国证券夜渡栏河,却迎头遇风雪。
跌宕起伏的市场行情让券商自营难以独善其身,如何熨平周期、增强业绩稳定性仍然是券商未来的必修课。
这一年,多家券商易主
新时代证券更名诚通证券、华融证券更名国新证券、宏泰集团成为天风证券第一大股东、国资旗下多家企业入主九州证券、指南针主导网信证券。
强者恒强的大背景下,中小券商的生存愈发艰难,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可能是中小券商的出路之一。
这一年,券商薪酬制度指引出台
明确要求薪酬制度中应当明确不通过包干、人员挂靠等方式开展业务,不通过直接按比例分成等独立考核方式实施过度激励,不将从业人员的薪酬收入与其承做或承揽的项目收入直接挂钩。
证券行业的高薪一直是比较敏感的话题,牵动着网络舆论的神经。
大河枯竭的时候,溪流也得细流。
这一年,中小券商勇闯A股加剧
东莞证券、信达证券、首创证券先后通过IPO发审会,排队的券商还有华宝证券、开源证券、财信证券、渤海证券等,万联证券、东海证券、申港证券、华金证券、国开证券等多家券商均处于辅导状态。
卷了二十年后,券商在业务结构、收入构成、盈利模式等方面比较接近,业务同质化较为严重。
在头部券商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趋势下,中小券商抢滩IPO,扩充资本实力打造差异化、特色化业务,势在必行。
这一年,互联网券商红利也在衰退
东方财富营业总收入124.86亿元,同比下降4.65%;归母净利润85.09亿元,同比下降0.51%;天天基金平台交易日日均活跃用户同比下降超三成。
华盛证券旗下的华盛通APP下架,富途控股和老虎国际双双发布公告,即将下架旗下App。
大雪将至,互联网券商也站在了十字路口。
追忆四十年,似乎很难遇到一个A股数量突破5000家、科创板做市制度落地、中字头崛起的大市场,或许,本该具备更多的想象空间。
2023:渐行渐远
证券行业是资本市场的外包装,无论姿势还是态度。
一句市场波动,便掩盖了行业上下游无数人的酸甜苦辣。
这一年145家证券公司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059.02亿元,实现净利润1378.33亿元,证券行业净利润小幅下滑3.16%,整个行业增收不增利,但较2022年的表现有所好转。
但是,头部10家券商合计营收占比高达73.97%,支持头部券商并购重组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基调。
内控管理的强化,市场低迷造成交易活跃度下降,同业高度竞争下信用业务利差缩水,资管业务和投资、直投类业务收入波动剧烈且大幅分化···行业压力有所缓解,但仍需谨慎乐观。
这一年,全面注册制时代来临
要求券商投行应深刻理解注册制“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内涵,沿着行业逻辑“以投资的眼光选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回归“以投资者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这意味着,证券公司必须承担着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责任,去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这一年,“AI+”进入证券行业
Chat-GPT大爆炸,在各行各业掀起了滔天巨浪,券商也开始卷入“百模大战”的烽烟。
国泰君安探索“1”个行业领域大模型在“N”个业务场景的“1+N”落地应用方案;
海通证券大模型灵活“变身”,预设数字助手角色,涉及智能问答、智能研报应用、智能研发、智能投顾等;
国金证券结合大模型和其他AI算法,进行风险事件的挖掘防控,智能投研也是公司大模型的一大特色;
银河证券在场外衍生品业务提供多方面智能服务,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司金融科技规划STAR中占有相当比例;
广发证券已上线基于大模型的代码辅助生成工具,涉及模型问答生成服务、代码生成服务、大模型API基础服务等;
中信证券基于大模型技术,推出了债券智能助手Bond Copilot,深度整合到债券业务的各个环节,提供全面的决策支持;
东吴证券秀财GPT作为秀财APP用户的得力助手,开发了多个AI应用场景,能显著提高用户效率;
五矿证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预警客户及项目负面舆情风险,及时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从传统券商,到互联网券商,再到人工智能券商,作为信息、数据、知识密集的代表性行业,中国证券见证和陪伴着各行各业的蓬勃与兴衰。
这一年,IPO节奏放缓
部分上市券商调整IPO及再融资方案,包括调整募集资金用途、调整募集额度、甚至停止/终止/到期失效再融资进程。
华龙证券、开源证券、华宝证券、财信证券、渤海证券及东莞证券等6家券商仍在IPO排队中。
这一年,证券人另谋出路从搞笑段子变成纪录片
21家上市券商公布员工人数情况,其中17家出现了减员。
优质保荐代表人考公上岸扎根基层,研究所研究员出海做跨境美妆,资深券商人去头部公司做董秘···上演着一出出荒诞又真实的《证券现形记》。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金钱的反噬,落在行业的每一个人身上,即便不殉葬,也得披麻戴孝。
绿绣鸡冠金镶蹄的日子,渐行渐远渐无书。
那些曾经一笑生花的脸,如今明暗交杂。
结束语
当我用四万多字写完这波澜壮阔的证券四十年时,仿佛又重走了一遍中国证券的来时路。
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1984年到2024年,从萌芽到繁茂,从传统证券公司到互联网券商,演绎了几代金融机构、从业者、股民漫长的白夜梦。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管金生、阚治东、唐万新、荣兰、汤仁荣、徐卫国、程昂、唐申秋、朱耀明、陈浩武、谢荣兴、王东明、刘朝东、吴礼顺、郑亚南、陈亮、周毅、梅林、高西庆、翟建强、金文忠、景峰、葛政、刘益谦、郭广昌、肖卫华、罗玉平、林传辉、黄伟建、盛希泰、侯守法、杨涛、吴刚、董祥、卢志强、林立···
那些中国证券业的奠基者和继承者们,沿着大屏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勾勒出一条金融现代化的通天大道。
正如证券教父阚治东所言:早年我们经常做梦,想做中国的美林,做中国的野村,但现在某一段时间我国的证券公司市值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我国的交易所也排到了世界上的前几位。
我们用四十年走完西方金融四百年的路,金融的血脉已然溶于每一寸土地,但却依然不敢高呼轻舟已过万重山。
毕竟,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
部分资料来源:《券商中国》、《券研社》、《中国基金报》、《第一财经》、《毕马威》、《大象IPO》、《证券日报之声》、《券业行家》,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张恒星 炒股杠杆配资平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正规配资网站app_合法股票配资app_国内3大股票配资app观点